前几年的我有一种麻木的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道理都懂,做着大部分人都认为对的事,应该去做的事。而实际上那时的我总是非常焦虑,用内心空洞、麻木前行、精神贫瘠来形容恰当不过。
悄然发生改变是在我开始阅读之后,我认定了阅读可以给我更开阔的思想。我一直认为:任何有意义的阅读,都是和找寻真正的自己有关;而所有的人生目标,都应该是建立在对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有些人为何过着富足的生活,却从不觉得自己幸福;有些人看起来辛劳无比,却是时常能感觉到快乐。这可能和贫富无关,却是和精神的贫瘠与富足有关。
之后阅读各种书籍成了我最快乐的事。和一些朋友一样,一开始并不太愿意看心灵鸡汤这类的文章和书籍,但实际上,恰恰是这些影响着我们三观和人格的心理、励志类的书籍,对我们的改变是最直接的。
最近阅读到的这本由国家心理咨询师周梵著作的《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一书,又给了我很多启示,它像生命的闹钟一样提醒着我,告诉我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状况。
不能说我已完全洞悟,只能说把自己浅薄的理解分享给大家,人生路还很长,我可以有丰富的时间去慢慢洞悟更多。
01 看清自己,你仅仅是你自己
以前的很多年我都以为自己是一个完全外向的人,喜欢热闹,喜欢说话,以至于一个人待着的时间稍微长一点时,我就有些惊慌失措,觉得有很多朋友的我、能说能笑的我,才是真正快乐的我。实际上是我不懂什么样是真正的自己,以为外向善于交往才是一个聪明活泼女孩的代名词,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我们都在努力做一个别人觉得合群又善良的姑娘。
有一个周末的中午,我准备赴一个早就联系好的约,在换好行装准备出门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更愿意一个人待着过周末,想看看书,做做美食。但是和朋友事先约好的事实让我不得不准时赴约,尽管后来整个过程我并没有不开心,但是回到家后,我却如释重负,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一个人宁静的时刻才是真的放松。从那以后我完全地喜欢上了一个人独处的时光,并且从感受孤独到喜欢上了独处。
我仅仅只想做我自己,而不是任何一个别人期待的自己。甚至我想:只有真正地孤独过,才能做到珍惜陪伴,因为没有孤独过的人,对任何一种陪伴也许都不会感到珍贵。
认识自己到喜欢自己,看这本书,对照自己的人生,洞悟自己更深的内心。
02 你真的知道如何让自己幸福吗
那些正在努力赚到很多钱的你,觉得现在幸福吗?记得好多年以前的我,每天不停地忙碌着,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最开始以为自己能攒够十万的存款就会快乐,后来我以为能有自己的房子,加上足够的存款,我就会快乐,再后来我渴望有自己的房子,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多的金钱,这样我就会感觉到幸福,于是我总是疲于奔波,甚至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很多的压力。
所以事实上,那些我以为可以让我幸福的因素,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我能体会到的幸福感一直很有限,甚至是不确定的。梭罗说:“忙碌不足以为人,蝼蚁也很忙。问题是你是在忙什么呢?”
这本书周梵的新书可以给你答案:那些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原本是来服务于我们的,但一旦我们开始依赖它甚至沉迷于它时,你的创造物就会把你毁灭掉。比如金钱,比如某个头衔......当你没有活出真正的自我时,你才需要通过优秀来证明自己,但当你为了证明而努力时,无论是拥有你所创造的成果,还是正在失去它,你都不可能真正地开心。
我不是用我所创造的事物和过程来体验我自己,我没有去感受其中的快乐,而是被自己的创造物所奴役。那么,试着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享受创造它的过程,又会如何呢。
03 你相信什么才有可能成为什么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就是朋友口中所说的那个自己的模样,朋友说你想在一个月内业绩翻倍,从业务员做到店长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于是你那不够坚定的信念就动摇了,越看越觉得自己大概真的不行,简直就是在做梦。这样,你所有的想法都只是永远停留在想象和计划,根本到不了实施的那一步。
大家都在说减肥好难,不减肥又不丑;大家都在说带孩子很辛苦,没有时间学习和锻炼,有保姆帮忙再说;大家都在说要做真正的自己,必须是先有足够多的钱,没钱怎么去做自己;大家都在说要想写出好的东西,一定是那些有很好的文学底子的人,看你写的那些东西也就那样,你太异想天开了。
这些大家都在说的话,变成了真理,每个人都找出了无数的理由来维护自己心里的信念,那个信念就是“我是真的有理由做不到”。于是每个人都成为了别人,而不是自己。
很喜欢这本书里的观点:学习的过程不是让你努力成为别人,而是让你有力量,成为真正的自己。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来自你相信它会发生,就像奇迹只发生在真正相信奇迹的人身上。
成长就是学会打开你的视野,去相信一些真正会扩展你力量的东西,重新评估这个世界,也重新评估你自己。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阅读这一类的书籍,每一位阅读者所得到的收益也会是不同的。但我知道,这本书远远不止我理解的这些,可能读了它的你获得的会比我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