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虽然是想写育子故事,但是我还是想从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说起。我家有三个孩子,我排行老二,由于学习成绩好从小就被爸妈寄予厚望,偶尔帮家里干点活,妈妈会说“不用你管,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小时候也确实觉得好像只有成绩单是自己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好成绩一直保持到上高一的时候,等到上了高二由于文理分班、课业压力变大慢慢的成绩开始下滑,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跟亲近的人交流,所以高考只能算上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大学。当时文理分班我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理科,因为当时就读学校理科师资水平高且一般人都认为聪明的人才可以学理科。我现在还记得因为成绩下滑上高二的时候有个化学老师姓顾,经常找我谈心,但是我那个时候觉得这个老师怎么那么烦人,所以总表现的特别不耐烦,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真的情商低的吓人啊。
我现在已经为人母,在养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有的时候也在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其实在孩子成长的好多关键阶段成绩、智商真的没那么重要,如何能够很好的调整情绪,在面对困境和挫折的时候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发现问题并且能够适时的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努力的方向。关于这方面我这有几个孩子的小故事跟大家一起分享:
故事一:孩子幼儿园每天早上都会做早操,大部分的孩子都会争着去抢占第一名的位置,我家孩子也不另外,哪天如果抢不到第一的位置会特别不开心,我就问她为什么喜欢排第一名,她也说不出啥原因反正就是认为第一名好,爸爸鼓励说这么点孩子有争强好胜的心是应该鼓励的,我一想也对总不能鼓励落后吧。所以我就跟她说,其实能排第一名是很好,但是万一排不到第一名也没什么呀,只要你做操动作标准认真哪怕站在队伍最后面别人也会觉得你是很棒的。所以现在的现状是每天早上到了幼儿园门口还是玩命的跑想站到第一名,但是不管最终排在哪肯定都是认认真真的在学老师的动作做操,认真的样子估计老师都觉得压力山大。
故事二:孩子每天早上上学都会跟小区里面另外两个孩子约好一起走,但是偶尔会有犯懒的时候,叫起床的时候会特别困难。有的时候晚起几分钟,我会让别人先走,她起来后我会碎碎念,你今天起晚了只能妈妈陪着你去了,其他两个小朋友应该已经走了,看的出来她还是有点沮丧,但是嘴巴还是挺硬的“跟他们一起走有什么好啊,跑来跑去的还容易摔跤…”,我心里虽然觉得有点好笑,但还是麻利的跟她一起收拾,下楼后还是会连追带赶的追上两个小朋友一起去学校,每当这个时候我看得出来她还是没有像她表现出来的那样不在乎。所以每天晚上她超过时间不愿意上床睡觉的时候,我都会以明早起不来为理由要求她按时上床,她都会痛痛快快的答应,基本上是屡试不爽。
故事三:相信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会遇到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我家孩子也不例外,经常会是在玩累了之后或者犯困之前,总会提出各种各样不合理的要求,不答应就哭闹,一开始没经验会答应她,但是慢慢发现这种情形会变本加厉,所以后来在她闹的时候,我一般会把她拖到没人的地方让她尽情的哭,然后很平和的问她是不是累了或者困了,所以觉得不舒服想哭,到后来她反而会觉得自己非常不好意思,慢慢的以后基本就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了。
都说在孩子成长的最初几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的,父母最初的陪伴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更好的离开,这样看来最初的几年注重孩子情商的培养远比教给孩子一些技能性的知识更加重要。对于现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来说,不管年幼与否学习应该是伴随每个人终身的,对于技能性的知识只要智力正常付出努力总归是会学有所成。但是孩子好的习惯和情绪管理的能力则离不开从小的引导,孩子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最终会成为成就孩子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