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面对不需要、不适合、令人不愉快的物品用做减法来消除停滞,让你的人生变得舒坦的方法。
我们总有一种错觉,收纳术便是卖更多的收纳工具,其实大错特错。
“斩断”物品进入之源;“舍弃”不再需要的物品;“远离”物品,摆脱清理,重获自由。
难处理的杂物:多为别人赠送的礼物。
房子等于储存他人心意的储存空间。
因为不舍得扔了可惜,不知不觉这些东西慢慢堆积,慢慢的家变得“仓库化”或者说“垃圾场化”,凡是物品超过合理范围,家便不单纯是“家”了。
怕浪费的原因:①你觉得还有用;②内疚。
但是,你的内心清楚自己以后不会再用了。
减少生产才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像看病一样,防病才是最节约的方法。
断舍离=梳理自己的工具
断舍离的目标是调和,断舍离的重点是关系性。
学习断舍离可以学习到的能力:①认知现状;②客观判断;③分析能力;④取舍能力。
用心思创意来整理,在过程中随机应变。
三种舍不得扔东西的人:
①逃避现实型;
②未来不安型;
超出限度的囤物,某种意义上代表不安与担忧。
③执着过去型。
回忆,会推人往前,也会拖人回头。
总惦记着过去的人,说明现在的生活不如意。
我们习惯把感情投入物品之中。
断舍离原则:
(1)物品必须是有用的;
(2)物品必须适时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3)物品只有在它该在的位置才正确。
关注形式、模仿形式、学会形式、调整形式。
Clutter:使凌乱,乱糟糟地堆满,扰乱心神。
我们的目标是:找回浪费在物品上的时间,空间和精力。
时间轴应该是现在,轴心应该是自己。
相比那些令我们犹豫该不该扔掉的东西,数量更庞大的,反倒是那些从没令你怀疑过其存在价值的物品。
你可以斩钉截铁地表态:“需要的东西就是需要,不需要的东西就是不需要。”
断舍离,果然干脆利落。
利用少量物品,打造时间、空间、精力皆充裕的生活,这就是断舍离所要追求的生活状态。
人类为了存活,就需要有所储备,我们必须为了生存做好所有应对危机的准备。
我没扔,没放下,就留下了,放着了。
我没法扔,放不下,留下吧,放着吧。
我不想扔,不想放下,想留下,想放着。
“人一旦手头多了些什么,就不得不花费多余的精力去维护它。在必要的时候,我当然不会吝啬使用自己的精力,不过消耗精力去维护物品还是免了吧。对于‘一无所有的日子’,我享受得非常愉快。”
家的主人与家中物品的关系是活的还是死的,或者说,人与物品之间是否存在交流,会对整个家的氛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自责:
自责是无用的感受,那只会让绳索捆得更紧。
自责是一种很消耗精力的行为。
我认为,这才是最可惜、最无用的事情。
书摘:
找出现在不需要或不合适的东西,先“舍弃”。重复区别、分类、选择、精选这一系列动作,直到筛选结束,再和留下的东西一起生活。
欢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到访的家,令主人能笑脸迎接客人到来的生活。这些,都能帮我们把无用的负面情绪断舍离。
那种下意识地获取物品的生活,或者下意识地囤积物品的生活,仿佛是大多数人现实的写照。
我们得意识到自己身边的物品,在自己的居住空间扮演了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