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视频号上看到刘晓艳老师的一个视频,讲述她以前老失眠,一直吃药,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然后她就认真地想了一下为什么失眠。
当代社会很多人失眠并不是因为生理疾病所致比如神经衰弱之类的,失眠其实根本原因就是读书太少,想的太多。看得书太少,知道的太少,但这个时代信息量太大,问题就特别多,想得多又没有解决办法,就容易造成失眠。
所以读书不仅是开阔眼界的问题。
我记得我刚从石家庄回到旗县的时候心态特别浮躁,之前的文章中我也多次聊到过当时自己的状态,心态特别消极,以至于工作都做不好。然后每天就在一种自我挣扎中恶性循环,想着各种问题,但自己却没办法解决,就和每天自己和自己怄气似的。
后来我就开始看书,各式各样的书,有关时间管理的、有关心理建设的其实并没有一本书可以立刻解决自己当下面临的问题。但不知不觉中,那些之前在我看来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好像不那么重要了。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成全世界,占据了你整个心思,所以你就整天想着这件事情,这个问题一天解决不了,你就每天都在煎熬之中 。
但当我把时间用来读书,而不是想那些当下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好想渐渐地走出了“太想要”的圈子,才发现即使你没得到时,也不像之前那样“痛不欲生”了。它在无限的时空里其实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就是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却困扰了自己很久。
对我来说,当时的心病,就是通过读书这种方式治愈的,所以当你有想不明的,探索不出原由的时候就学着先把问题放一放,先去读些书,哪怕是毫无关联的书都行。
周国平老师在《愿生命从容》一书中写到的青春不能错过的十件事里,就有养成高品质的读书爱好,读一批好书,找到属于自己的书中知己。
读书,真的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我大学时是一个连社团都不参加的人,你想想大学生活得多无聊呀,所以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我就去图书馆看看书,翻翻杂志之类的。我从没有想过,就这举动居然算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大学毕业那年,找工作,说实话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啥,该干啥。当时大家都报考各家银行的校园招聘,我就是随大流也报了,因为毕竟我们专业学科还是和金融专业有点联系的,很自然的银行招聘笔试就过了,接下来就是面试了。当时来到面试场所,我都震惊了,内蒙分行一共招40人,来面试的就有200多人,一个偌大的会议室里,黑压压的都是人,组织者都是那话筒说话的,不然后面的同学根本听不到声音。面试形式就是“主题演讲”,就是给你个话题,准备三分钟,连自我介绍和话题一共阐述三分钟。十人一组,我当时在我们组大概排第七个,进场时抽取话题,但只能在你前一人发言时你才能打开自己的主题,开始组织语言。所以前面同学的发言你都是可以听一下的。当时我听完前五个同学发言,我就觉得自己是来打酱油的。
我前面有学生会主席、有校级干部、有连续三年拿奖学金的同学、有各类比赛获奖经历的同学,而以上提到的荣誉,我都没有。然后我内心就笑了,当时内心的独白就是“我来干嘛了”。当我打开我的主题时“微信朋友圈”,突然我就想到我之前有看过关于微信朋友圈的一篇文章的,虽然内容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但至少关键信息还是留一些记忆在脑海里的。我就记得那篇文章关于微信讲到一个分享的概念,然后在这三分钟我就以微信朋友圈分享这个功能为立意组织语言展开阐述。
我当时自我介绍的部分居然是,大学三年没有什么特别辉煌的成绩,就是读了100来本书而已。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三年读了100来本书都好意思说。
因为之前有读过相关主题文章,所以关于主题演讲这部分我就一气呵成的完成了。当时,我面试完觉得自己表现虽然很流畅,但比起其他人,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对录取也没报多大希望。但有时候命运就是会眷顾你一下,我居然被录取了。
我是幸运的,在没拿到毕业证书前就拿到了offer。现在想想要感谢当年那个在没事干的时候选择去图书馆读书的自己。
不要抱着读书能立刻给你解决什么困难时才去读书,先去读,当你在一些关键时点的时候读到知识真的能为你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