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文化,你传承了吗?
快乐有趣
清明时节意味着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谚语说,“清明无客不思家”。清明节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时间的累积给了它厚度,历史的行进赋予它内涵。
溯源而上,清明节大约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踏青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祭奠故人,弘扬传统的孝亲文化。
孔子说对待长辈的态度应该是,“生,事之以礼;死,祭之以礼”。清明前后,人们都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以表达人们对亲人的无尽哀思。从这一祭祀仪式来看,向祖先行礼、献祭,表示崇敬、感恩、缅怀、酬谢,继承先人们的志愿、誓愿。通过一代又一代人言传身教、口授相传,是对传统的祭祖孝亲文化的弘扬。
二、光前裕后,饮水思源供奉先祖。
《三字经》:“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清明时节来到先人的祖坟追根求源,自然会意识到活着的人负有延续先人事业、光前裕后、承上启下的社会责任。而且传统认为个人的生命与生存活动是家庭或家族大生命中的一个环节,不是完全的个我,一切努力都要遵从光宗耀祖的原则。不忘饮水思源供奉先祖,显示着子孙们的传承。
三、人文关怀,传承和睦的家庭观念。
家庭养老,无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从目前的社会现实出发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对人文关怀、家庭和睦、维持亲族凝聚力提出了要求。对祖坟的共同尊崇,以及上坟缅怀先人传承下来的家庭观念,无疑会成为亲族和睦的纽带。
四、追思感恩,呈现对血脉亲情的认同。
清明节是包含了祭祖扫墓、踏青游玩等人文内容,呈现出天人合一,体现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祭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还显现了对血脉亲情的认同。从悲到乐的节日过程,是人们在追思先人、感恩父母、增进亲情、享受生活的过程。
五、珍惜生命,善始善终的人生理想。
清明节具有对后代珍惜生命、承担家庭及社会责任的教育功能。清明节带子女扫墓祭祖是一种无形的情感培育,使年轻人对人生意义、社会责任及使命的认识更明确,并能勇于承担,具有现实意义。清明节祭祖使人们领悟到了善始善终的人生理想。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