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句话;喜欢,一本书。
——阅读《追风筝的人》
作为一名微博爱好者,无意中刷到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开百度搜索,发现这本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名作《追风筝的人》。很想了解这本书,了解这个故事,然后读懂这句让我打开这本书的话。
读完这本书,我很喜欢哈桑这个人物形象,近乎完美,他的忠诚正直深深打动了我,我也相信,并不止我一个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动,这是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忠诚表白,为了阿米尔,哈桑愿意做千千万万的事情。哈桑出生以后叫的第一个人名是“阿米尔”,意味着他将阿米尔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心甘情愿地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哈桑一生都在为阿米尔牺牲,体现了一个孩子到一个男人不变的忠诚与正直,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人性中的大善,与民族、宗教和等级等全部无关,他是哈拉扎人,是什叶派,是富家奴仆,没有金钱地位,没有接受文化的机会,可是他勤劳勇敢、忠诚正直,拥有赤裸裸的原始个体所具备的一切完美特性。在后来对他的儿子索拉博回忆起阿米尔时,“他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一句话足以说明哈桑对阿米尔的爱,这种忠诚纯洁的友谊让人羡慕。
而哈桑一直忠诚对待的阿米尔却存在着等级观念和宗教民族观念,“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因此在开哈桑玩笑或捉弄他之后,尽管心怀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乃至斗风筝比赛结束后,阿米尔看到哈桑为保护追到了的风筝被阿塞夫强暴的场景,懦弱地跑开了。而阿米尔的心里活动是:他只是个哈拉扎人,不是吗?可是,对父爱的渴求、对优越感的渴望以及面对恶势力时的自保并不能笼统地说是人性的恶,阿米尔只是表现出了人性中本来面目。何况自此以后半生,他都被愧疚自责的阴影所缠绕。面对曾经的错误的时候,心灵上的愧疚和折磨已经使他在赎罪道路上跨出了一大半,而实质性的赎罪行为(回国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更是作出了极大的弥补。所以阿米尔已从自私懦弱的小孩子蜕变成正直勇敢的能够担当的男人。最终阿米尔踏上为自己也为父亲的赎罪道路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最终战胜劣。
哈桑的忠诚、勇敢和善良与阿米尔的怯懦、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贯穿全文的一条重要的线“风筝”让读者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少年时期,风筝隐喻了自私、懦弱、背叛的人性特征 。风筝大赛中,哈桑牺牲个人的尊严为阿米尔取回了最后那只风筝。然而阿米尔的内心一直被羞愧和痛苦所折磨着,对自己的自私、懦弱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不能自拔。为了逃避这样的情绪,他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压在哈桑的身上,让父亲赶走他们。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不存在的偷窃行为,不顾阿米尔父亲的劝阻,执意离开。对哈桑的背叛使阿米尔付出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代价,二十六年的沉重的罪恶感、悔恨与痛苦一直折磨着他。这也暴露了人性的虚伪和脆弱。 风筝在作品中通过阿米尔的回忆反复出现,每次看到飞翔在高空的风筝,都会提醒他的友谊、成功、痛苦和失望以及他当初对哈桑的背叛。这些隐喻通过风筝这一象征体反复出现。
不惑之年,风筝象征着心灵上的救赎。一个夏天的午后,父亲生前的好友拉辛汗打电话给阿米尔,告诉了他,哈桑和阿米尔竟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并给他指明了方向: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最终战胜懦弱,冒着生命危险回到被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去解救哈桑的儿子,将他带回美国,收为养子。这是他在成长的生命历程中,第一次主动采取行动来挽救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并非逃避。
在异国他乡和哈桑的儿子放风筝,风筝也同样带给索拉博微笑,并赞扬自己曾一直不愿承认的事实,即哈桑的勇敢,累积多年的忧郁和自责在那风筝翱翔在空中的那一刻释放,阿米尔终于驱散了第一次追风筝时笼罩在心灵的阴霾,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拯救了自闭的索拉博。他表明决定要向哈桑当年忠于自己一样,永远关爱索拉博,逐步实现个人美好人性的回归。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也是对一种希望的寄予。风筝,成了救赎灵魂的上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它代表了一切我们想要追逐的东西,当放线让它飞向天空的时候,我们开始成长,努力让心中所向往的最美好的东西不轻易跌落,在天空翱翔,终有一天,到达它想去的地方。
哈桑与阿米尔的友谊让人为之动容,喜欢并感动于哈桑的忠诚纯洁,为阿米尔的自我救赎和蜕变感到高兴。 珍惜身边每一个待你如珍宝的人,并且让你感到幸福的人。对每一个在乎你的人,保持善良与忠诚,因为他们本可以不这样做。在友谊的世界里,背叛是不值得发生的事情。现在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日后年老创造的回忆,关于回忆,你希望日后拥有一段怎样的时光,这取决于你的现在。日后三五成群,一同回首往事,原来我们曾一起度过那么多有趣的时光,这些都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宝藏。让自己的心灵在每一个阶段都可以保持干净,不负自己的内心。
注: 关于人物形象和风筝的描述来源于百度百科。只是想简单整理一下自己阅读完这本书的思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