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1)时常有许多或写作或创业或其他的idea,灵光一闪而过,你想要抓住,而等你找到记录的工具时已忘记刚才所思所想;
2)准备了各种类型的笔记本,分别记录工作、生活和学习,看似井井有条,而等到真正去寻找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信息;
3)有记录和写作的好习惯,买了一堆笔记本,每个笔记本都只写了两三页;
4)试过十几种记录方式,却没有一项能持续。
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继续记录灵感和心得,任凭它们随风消逝。
于我自己,这个问题确乎存在已久。
我常在洗澡的时候灵感迸发,在楼下吹风的时候思绪蔓延,在飞机或者高铁上突发奇想,但现在让我回忆我都想了什么,我却没有一件能说上来。一是没有随时记录的习惯,二是不知道该记在哪里。
我有五六个笔记本,一个用于办公室记工作to do list,一个用于日记,一个用于记录读书或者观影的清单,还有用于摘抄等。除此之外,我还使用印象笔记记录许多线上的笔记,用石墨规划生活和财务。
这样,导致我每次输入或者输出内容都非常纠结。分类太精细,每次找笔记本特别麻烦;而我外出又不可能时时携带;一项内容(比如影片观后感关于价值观塑造)不知道该去哪找,因为它既属于观后感,又属于价值观主题的素材;工作上的心得,写日记又得誊录到日记本上。
时间久了,没有为内容所累,倒是快被自己的精细化分类折腾死。
完美主义是阻碍我们成长的原因,我们记录是为了便于时时查阅,温故而知新,或者日后写作、工作能找到方法和素材。若为了流程看上去的标准和完美,而导致结果的不完美,那我们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法。
不经意看到别人推荐《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买来一口气读完,读完觉得甚为受用。总结下,可以归纳为几个步骤:
一、一个通用笔记本收集信息
你可以把它当成你的“另一个大脑”,所思、所想、所见、所得皆可丢在里面。就一个笔记本,尺寸大小视自己情况,便于携带为佳;
以时间序列为标题,如181125,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不用操心格式或者分类,不用担心内容过于庞杂,相信人对于自己参与过的知识会比较有记忆。
除了亲自用笔头书写,你还可以将纸媒上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粘贴在当天的位置;可以把旅行中的车票、门票或者是一朵落在你身上的花瓣都可以收集起来,也成为你旅游日记的一部分。
对他人的观点也可以进行自己的评价,而自己的想法才是更重要的。
二、将记录信息进行咀嚼
记完之后,对笔记进行二次回顾。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记录并不是我们的目的。
你的笔记里,藏着工作纪要、日常感悟、读书体悟,甚至游记、遐想和疑问。我们需要对笔记内容进行分类,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或者字母对内容加以标注。比如游记类我在前标上“LY”,工作标上“WORK”等;这样再去翻阅一目了然。
书中作者还采用了切书边等方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翻阅。自己用的手段自己能分清就可以。
三、对信息进行移植和重组
当你每天使用和翻阅同一笔记本时,你会对自己记录的信息了如指掌。而当你某天需要一个主题的咨询和知识时,你可以选择一张空白的纸张,将笔记本中所有相关内容像倒豆子一样倒到白纸上。
创意大师James Webb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写道: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成。”
太阳底下无新事,但你把已知的事物重新排列组合一下,就可能成为 good idea。比如猫抓老鼠你觉得平平无奇,但猫和老鼠一起睡午觉你就会觉得有趣。许多创意的来源,正是将原本平凡的事物加以微调。爸爸带儿子在家玩3D过山车你觉得很温暖,而爸爸背着哈士奇在家玩3D过山车就会吸引你的关注,不信你去抖音看看这个视频已经几百万的赞。
所有创意的开始,都源于对日常生活的体察。而每一个细微的体察组合在一起,就可能产生化学反应。
四、顿悟到实施
经过多次回顾、重新组合,你已经对某个主题有了或广泛或独特的思考、论点,量变引起质变,我们可能于此之间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路。而你第三步在白纸上所挑选出来的内容,就变成了你的论据库。
我已经按照这个方法在实施,按照进度,我预计至少一个季度就可以用掉一个笔记本了。家里搁置积灰的笔记本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忘掉所有花里胡哨的方式、粘贴技巧,最核心的点还是记住“一元化、标签化、感悟化”,最重要的是:
一个笔记本从头到尾,不分荤菜素菜一锅烩
重视自己的点评和思考,多记录自己的感悟
为丰富的内容做好标签,便于回顾
当笔记本多了还需要建立索引数据库,原文作者已经快写完了200个笔记本,而我们刚起步,等需要的时候再了解吧。
开始比完美更重要,让知识变成生产力,从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开始。
为了坚持读书和写作,我建了一个书评打卡小组,力争每个人每周读完一本书,能对知识进行复盘,输出自己的笔记。
目前已经在进行中啦,虽然人数不多,但贵在小伙伴们都非常主动积极,而且也有书评大神带路开车。 考虑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业,所以如果没有读完一本书,能看完一部电影有所分享也是好的,以求养成“输入-输出-输入”的好习惯。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联系我加入一起同行哟~
影音书评第一次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