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点钟,收到母亲发来的语音:LZ吃饭了吗,有没有下班了?这两年已经习惯母亲在某一天偶尔给我发微信语音。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只读过2年书,所以不会打字,只会使用语音。听母亲讲,她小时候其实学习成绩特别好,也特别喜欢读书。但是60年代,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庭条件不好,当时的大环境女孩子是不让读书的。母亲上学路上,要经过生产队大队长的家门口,大队长每次看到她都会骂她,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读那么多书干嘛!后来有一天,母亲终于在种种原因之下失学了。
在我还小的时候,家里住在一个偏远乡镇的偏远乡村。村里人都是靠种田种地,山上一些杉树、茶树基本就是只够自家使用,基本不能产生什么额外经济效益。母亲特别勤劳,家里养起了猪,养了牛,还养了些鸡鸭。用母亲的话来讲,就是养了可以自己吃,多了还可以拿去卖。于是我就“惨了”,每天割草喂牛,砍柴放牛,小小年纪就成了放牛娃。我是排斥的,因为为什么我不可以去玩,为什么我要干活。但母亲总是在我发牢骚的时候跟我说,这样你就知道要好好学习,读到书来,以后不用种田放牛,离开这个山村。但那时候,我想的是,想让我干活就直说,还跟我讲那么多大道理。就这样很多年,家里的母牛越来越老,小牛仔也长成了大牛牯,而每天下午准时出去放牛的,还是我们这几个孩子。
在我7岁的时候,父亲说我们家要在乡里建房子,以后我就可以去乡里读书了。我想象的是,乡镇长什么样,在乡镇建房子,还是建一个跟现在一样的吗,泥墙黑瓦,还有中心小学是哪里?我没有去过乡里,每天走1个小时的山路去村小上学,那是我去过的人最多,也是最远的地方了。学校里的很多同学都是我们村民小组的,上学放学都是成群结队,很开心,我也不想去什么中心小学读书。后来有一天,母亲告诉我你下学期要去中心小学读书了。我说为什么,母亲说,因为街上的房子建好了,可以去住了。要去中心小学读书?可是我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我很害怕。但这个并不因为我害怕而改变什么,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我还是转学过来了。当我进入中心小学读书的时候,我好害怕但是同时又很诧异,怎么这么多人,怎么还有这么年轻的老师!但是没诧异多久,我就开开心心的适应了新的学校,因为现在只需要10分钟就能走路到学校了,再也不用早起走一个小时山路了。
两年后,我升五年级,终于等来了我心心念的跟我一起放牛的玩伴。因为村小只办学到四年级,从五年级开始,他们就都要到中心小学来读书了。他们很羡慕我,因为我在这里已经读了两年书了,认识很多人,我可以很熟练的用乡里的口音说话。我很激动的回去跟母亲讲,我在学校见到谁谁谁了,谁谁跟我一个班。可是母亲好像根本没认真听,只是很平淡的说,你看看谁,周日走2个半小时路来上学,一个星期住校吃干菜,周五再花2个半小时赶回家。我没有听进去,我觉得母亲又在跟我讲道理。
一直到初中毕业,我的放牛小伙伴仍然每周都要经历两次2个半小时的赶路生活,而我再也不跟母亲说起学校的事。我已经听了无数遍你要好好读书,我不想再自找教育。不知不觉我就上了高中,母亲的教导依然是,你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但是哪有一帆风顺,高考我失利了,知道成绩的时候,母亲应该是很难过,很忧心,但我印象深刻是,她没有责备我。我丝毫没有犹豫,选择了复读,来年再战。这一次的结果母亲还算满意,但她的教导仍然是大学要好好学习,将来找到好工作,以后走出大山。后来,我大学毕业,去了外地工作,在家的时间也少了。
大概是2016年的时候,智能手机开始在农村普及,微信也流行起来。母亲跟姐姐说,我也去买个智能手机来,你也帮我开通微信。姐姐找了个旧智能手机,给母亲申请了微信,母亲很开心,让姐姐教她怎么使用,说要加到这个人来,加到那个人来。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一个母亲名字的好友请求,我很是诧异,很是惊喜,但更多的是愧疚。我记忆深刻,母亲给我发的第一个语音是,LZ,听不听的到。我想这个时候的母亲肯定是特别开心的,她终于会使用微信了,满满的愧疚也涌上来。我竟然没有意识到,当我们都在用微信聊天、抢红包的时候,母亲也希望可以参与到当中来,而我,竟然忽略了。后来,母亲学会了语音,学会了发视频,学会了转发。唯一的一个,是我帮她搞定的,就是带她去开了卡绑定微信,她也能抢红包了。当她说到我发的红包的时候,她满是笑容:终于可以抢红包了。此时的我,窘迫难当!
现在的家庭群,经常能收到母亲转发的:紧急通知***震惊***,我偶尔还是忍不住跟母亲说这个假的,你不要信,或者发个表情回应一下。但我也开始在群里发老人上当受骗的警示视频给他们看,告诉他们一些案例。但这依然阻挡不了母亲转发各种微信群假消息的热情。其实这样挺好,她是开心的,她转发,再也没有生产队大队长骂她。我也更加明白,为什么母亲一直跟我强调要好好读书,有一种爱,叫母亲的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