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在每个岔路口接纳爱并实践爱的习惯,是我们人类最深的责任。因为爱能够赐予我们自由,让我们充满喜乐,并引导我们的人生。
作者艾德·培根通过《爱的8种习惯》的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学会爱的能力,消除不安全感,让生命自由安宁。然后在实践爱的习惯的过程中,才能让自己免于恐惧,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爱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是一种相互成就,而不是你输我赢,认识到这些且践行就能够获得幸福。
但一个人不幸福的本质其实就是期待这两个字。有期待才会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准确的讲就是等待。我们只要等着或者期待,就等于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这是不可控的、被动的,所以如果达不到所期待的就会失落、失望、不开心、不幸福了。
等是靠别人,给是靠自己,所以给出去的靠本事,要回来的靠德修。
如果一个人掌握主动权去给予,就会有幸福的感觉,安全的感觉。所以,想要学会爱这种能力,就是要提升给予的能力。
《爱的8种习惯》这本书核心核心关键词就是:至爱者、爱、慷慨、给予
用给予获得爱,掌握主动权,获得无限幸福。想要永远幸福,你就一直做一个善良利他的人,用给予取代索取,你得到的爱就是无限的。
本书爱的8种习惯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去培养自己的慷慨、静默、求真、坦诚、游戏、宽恕、慈悲和社群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去爱和被爱。
1:慷慨的习惯
感恩是富足的秘诀。就像德国神学家麦斯特·埃克哈特说:如果你在整个人生中所做的全部祈祷就是“谢谢”,这就足够了。
2:静默的习惯
恐惧常常以忙乱和疲劳为食。恐惧有时并不容易被觉察到,因为它会戴上许多面具。例如,紧张兮兮的父母会因为恐惧而行动,每次他们看到孩子经历失败、健康问题或无关紧要的挫折时,都会将之视为生死攸关的危机,而不是发展的机会,但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觉察到这是源于自己的恐惧。
通过静默既是身体的体验,也是心理和灵性的状态。当我们的肌肉在静默中放松下来时,我们身体的内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紧张、激动变得清醒、清凉。我们紊乱而不匀称的呼吸节奏也会变得平静而从容。
3:求真的习惯
求真的习惯能够帮我们认识到,哪些言语、举止和行为涉及“我们的名字”,我们能够确定哪些抉择真正是我们做出来的,哪些抉择是我们出于恐惧而模仿的其他人盲从。
求真的习惯让我们把恐惧转变成爱。当我们认清自己的道路,并确信真理在这条道路上引领着我们时,复杂的问题往往会变得明朗起来。听从内心的声音而非看似正确的选择或受于道德的标准。
4:坦诚的习惯
坦诚的做法实际上是关爱之举——关心自己和他人,以及彼此的交情。也是充满爱与信念的举动,这种信念就是:如今这种很糟糕的人际关系可以拥有更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勇敢而坦诚的对话能够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丰富、更深刻、更持久,可以经受各种各样的挑战。
5:游戏的习惯
游戏会唤醒我们的童真,让我们回归充满爱的自我,而快乐、精神饱满、想象力和运动就是童真的特点。
童真是以游戏为导向的——指的是重新体验节奏、笑声、想象力和奇迹;幼稚则指的是无法承担责任,不能无私地超越我们自身的需求。
6:宽恕的习惯
宽恕是个过程,其主要作用是让施予宽恕的人获得自由。在宽恕时你不必与作恶者重新建立联系,并且,通过宽恕别人,我们自身将获得自由,而这将有助于你实现心中最深切的愿望。
当我们出于充满爱而非恐惧的自我,开始渴望变得完整时,我们自身其实已经成了实现宽恕的的最大障碍。
实践宽恕的习惯,需要开明而积极的思维方式,勇于冒险,超越我们受到的伤害和环境灌输给我们的恐惧。如果生命中缺乏宽恕,就会阻碍我们大胆而勇敢地生活
7:慈悲的习惯
在信念上基本“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善良的”看待他人,并专注于别人对我们所做的直接或间接的事情。在践行慈悲的习惯时,我们就是在馈赠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基于“每个人都是上帝的管道”这种理念来行事。将我们不认同或伤害我们的个人或团体带回充满爱的人类。它要求我们不断超越自我的视野,将爱延伸到人类大家庭的所有成员身上,不管他们过去可能做过什么。
8:社群的习惯
社群未必包括很多人,它指的是意念,感恩,以及在他人需要“说话”的时候聆听他们。在我们每次因为威胁而非常恐惧的时候,如果带着团体的能量与威胁相抗争,我们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
实践社群的习惯:自觉地选择与那些充满爱和正面能量的人共处。
真诚的寻找社群成员,能够经常让自己和他人摆脱恐惧,了解社群在他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总结本书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提升对爱的认知,深知爱的意义;
其次提升爱的技能,培养爱的能力;
最后,刻意练习,养成爱的习惯,获得更好的人生。
附本书一首诗:
最后的话
如果心儿害怕破碎,
就永远无法学会起舞
如果害怕从美梦中醒来,
就永远也抓不住机会;
如果不愿意付出,
就永远没有回报;
如果灵魂害怕去死,
就永远学不会怎么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