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书籍】

《社会心理学》

【全书结构框架】

如图所示

【第一章主题】

初识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内容】

1.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学习社会心理学对我们有如下帮助:

(1)认识自己

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在心理学的范畴中,詹姆斯作为美国心理学的鼻祖,将自我置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位置。在现代心理学的框架中,自我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对自我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别是伴随着文化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文化对自我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社会心理学家对自我的分类以及对自我概念的测量,使得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

(2)认识他人

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从对方的人格特点出发,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是从情境出发,知道他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社会心理学非常强调从第二个方面去认识他人,主流的社会心理学家曾经把这一规律看作是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

(3)认识社会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常常决定的我们个人的行为选择。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们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以及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可能的反应,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4)认识生活的价值

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不断争论的话题,社会心理学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深入地探讨了人类生活的价值。

对现在的人而言,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有钱或者名声响亮,而在于在四个方面比较有优势:

一是能够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决定,而不是由他人决定;

二是能力: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把自己决定或者他人交给的任务完成;

三是关系:在生活中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军奋战;

四是自尊: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

2.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定义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定义。

作者认同的定义是: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常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一样,社会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常识说明,但是常识未必就是正确的。

之所以与常识不同,是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特征有着紧密的关系。因为人的行为并不是完全有意识和与理性指引的,引发行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除此之外,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的不同,还表现在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上。尽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似乎不带有意识形态的成分,但是由于社会心理学家所研究的问题的特殊性,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从来就离不开价值观,不论是在选题、干预社会行为以及推广应用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所具有的价值观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个体过程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主要研究课题包括: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态度以及态度改变、归因问题、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发展以及应激和情绪问题。

      2)人际过程

这个领域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研究的课题主要包括:侵犯和助人行为、人际吸引与爱情、从众与服从、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非言语的交流以及性别角色与性别差异。

      3)群体过程

群体过程从宏观环境与群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个方面的研究包括: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环境心理学、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以及健康心理学。

这些内容将会在后续的内容中详细地讲解到。

【书籍】

《社会心理学》

作者:侯玉波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780-0

【全书结构框架】

一、概论

二、社会思维

    1.自我概念

    2.社会认知

    3.社会态度

三、社会关系

    1.人际关系

    2.社会行为

四、社会影响

    1.社会交换

    2.社会影响

五、社会心理学分支

    1. 团体心理与行为

    2. 健康心理学

    3.文化心理学

    4.积极心理学

【第二章主题】

    社会思维

【第二章内容】

    自我概念

1.定义

      自我也叫自我意识,是社会心理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Higgins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说明了自我概念的内涵。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理想自我是指自己和他人希望自己在理想状况下,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自我是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实际自我是指现在是什么样的人。

      在Higgins看来,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具有自我指引的作用。其中理想自我指引着个体对目标的追求,而应该自我使得我们回避一些目标。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存在的差距会促使人们缩小二者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缩小这种距离的话个体会产生沮丧的情绪,而不能缩小实际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的距离的话,则会引发愤怒的情绪。

    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于以下四个方面有关:

一是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二是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

三是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

四是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

      在理解个体自我概念建立过程的时候,社会学家米德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另一条思路。按照米德的观点,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导致了自我和社会现实的整合,自我就是一个通过行为展现自己时使用的符号。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用来定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总和。

2.与自我相关的概念

(1)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移植隐喻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在Markus和Wurf看来,自我图式构成了我们的自我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分类和提取经验。

(2)自我觉知

    自我觉知是指把个体把自己当做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根据自我觉知理论,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与价值观来对自己现在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

    Buss把自我绝知分为内在自我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内部特征和感受比较重视,而后者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在方面比较在意。内在自我的人,坚持自己的行为标准与信念,不太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外在自我的人更看重外界,他人的影响与反馈,在乎外在的行为标准。

(3)自尊

      自尊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相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和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在心理学家看来,拥有自尊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自尊的确立,有两种方法:

一是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

二是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

    提高自尊的方法:

    1)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

    2)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

    3)使用防卫机制否认和逃避消极的反馈;

    4)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

    5)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到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4)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

    自我提升也叫做自我美化或者自我强化,它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消息。自我确认是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自我认识过程是寻找那些与自我概念一致的外部评价性信息。

(5)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最先提出的概念。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反应了一种积极思维的力量,在他看来,人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巨大的回报。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的行为更有韧性,他们较少焦虑和抑郁,他们活的更健康且有更高的学业成就。

(6)自我表演

    自我表演也叫自我展示,它是指人们在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自我表演的策略有:自我抬高、显示、谦虚、恳求、恫吓和逢迎。

(7)自我障碍

    自我障碍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由于人们对自我的形象很关心,所以毫无疑问,当失败可能会出现时人们会采用自我障碍的方式来摆脱可能出现的困境。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8)自我检控

    自我检控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9)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种自证预言。

(10)体像

    体像是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的总称。对于体像的解释,社会和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和态度与自我及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躯体经验是自我的一部分,而精神分析学者则把躯体经验看成是人格过程的反应。当一个并不胖的人认为自己胖的不得了的时候,就认为这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界限不清。

3.自我偏差

      自我偏差有四点:

一是焦点效应;

二是自利偏差;

三是盲目乐观;

四是虚假一致性和虚假独特性。

      焦点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自我观察的时候,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直觉的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度的现象,它是我们自我认知的一种偏差。

    自利偏差也称为自我服务偏见,当人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好。

    自利偏差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伦理道德、工作能力、聪明才能、孝顺父母和摆脱偏见。

    盲目乐观,人们对自己的认识有时候会出现盲目乐观的倾向。人们对未来生活世界盲目乐观,部分是因为他们对别人的命运相对悲观。

    虚假一致性和虚假独特性

    我们过高的估计别人对我们的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一致性效应。能力方面,当我们干得不错或获得成功时,虚假独特性效应则会更容易发生。人们倾向把自己的智慧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

4.自我与文化

独立型自我与依赖型自我

    Markus和Kitayama在关于自我论述中,提出独立型自我和依赖型自我。独立型自我是指个体的自我,是独立的、独特的,强调个体稳定的内在品质。依赖型自我是指个体的自我,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他人相联系的,强调个体和他人的关系。独立型自我保持一种独立性,依赖型自我则拥有更多的公共成分,与他人的区分度相对较低,与其它一些重要的个人或团体内成员互相有一定的重合。

【书籍】

《社会心理学》

作者:侯玉波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780-0

【全书结构框架】

一、概论

二、社会思维

1.自我概念

2.社会认知

3.社会态度

三、社会关系

1.人际关系

2.社会行为

四、社会影响

1.社会交换

2.社会影响

五、社会心理学分支

1.团体心理与行为

2.健康心理学

3.文化心理学

4.积极心理学

【第三章主题】

    社会关系

【第三章内容】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表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影响与依赖。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众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我们克服生活中的寂寞,而且人际关系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这种关系的强调有好有坏。比如由于强调与他人的联系,使得人们比较强调团体的利益与和谐。另一方面这种对人际关系的强调,又使得人在任何事情上都依赖关系,从而使整个社会受到损害。

    我们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论证分析人际关系的问题,主要讨论到人际吸引等问题。

      一、人际吸引

    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前提。在对大猩猩和猴子的比较研究显示,这种亲和需求存在的生物基础,也就是说人们寻求与他人交往、交朋友,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亲密关系的倾向源自于自身生存的遗传特质。为了生存,人们需要和他人交往。

    (一)人们互相吸引的两个原因

    1.人类天生就具有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是亲和需求和亲密需求这两种动机的合称,其人类和他人在一起,并不断发展亲密关系的动机。亲和需求是指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亲密学求职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

    人类的亲和动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与社会比较有关,它强调人们通过社会比较获得有关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识。    Schachter用社会比较理论解释这种现象。人们之所以与他人亲近,是为了拿自己的感觉,与其他在同样情境下的人进行比较。Miller进一步认为人们不仅通过社会比较来判断自己的能力和自我概念,而且通过它获取有关自己情绪甚至朋友选择方面的信息。

    人类具有亲和力需求的第二个因素与社会交换有关,它强调人们通过社会交换获得心理与物理酬赏。按照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人们会尽量寻求并维持酬赏大于付出的人际关系。亲和需求可以提供六种重要的酬赏:依恋、社会整合、价值保证、可靠地同盟感、得到指导及受教育机会。

    2.克服寂寞

    人们互相吸引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克服寂寞。心理学对寂寞所作的定义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

    心理学家把寂寞分为情绪性寂寞和社会性寂寞,前者是指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恋而引起的寂寞。后者则是指个体缺乏社会整合感或缺乏由朋友或同事等所提供的团体归属感时产生的寂寞。

    当谈到寂寞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弄清楚它与孤独的不同,孤独是一种与他人隔离的客观状态。孤独可以是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但寂寞是不愉快的。寂寞和孤独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关联。

    寂寞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经历长期寂寞,有时也叫慢性寂寞,他的生理和心里健康将会受到影响。在寂寞与青少年问题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着重分析了父母离异对孩子寂寞感的影响。

    父母离异的孩子长大后比较容易感到寂寞。而且孩子的寂寞感与父母离婚时孩子的年龄有关。如果父母离异发生在孩子六岁以前的话,寂寞更可能在孩子身上发生,因为较小的孩子长将父母的利益归于自己身上,虽然这是不合理的信念,但孩子们却相信是自己的原因是父母离异。这种倾向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尤为强烈。但如果父母离婚时孩子年龄较大,他们通常能理解父母离婚并非自己的过错。还有一点原因是与这些孩子对待他人的态度有关。父母离异的孩子可能会将他人视为排斥性的及不可依赖的。他们常常认为父母是不值得尊敬,令人挫折的。因此,他可能将会将这种知觉概化到一般人身上。认为其他人也不值得信赖,人际关系不可靠,不愿与他人交往,从而产生寂寞感。

    对人们寂寞感有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婚姻与经济状况、年龄因素和人格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寂寞与社交技巧有着更紧密的关系。如果想要克服寂寞,首先需要提高人们的社交技巧。

提高社交技巧的方法有:

一是提高对他人的关注;

二是培养自己认识并遵从社会规范的能力。

(二)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第一印象最重要的维度是评价,那么为什么我们喜欢一些人,而不喜欢另外一些人?最普遍的答案是,我们喜欢那些能给我们好处的人。学习理论与诱因论提出的吸引原则说明了这个问题。

    1.强化原则

    强化是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用在人际吸引上就是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筹上的人讨厌给我们惩罚的人。

    2.社会交换

    人们是否喜欢某个人,取决于我们和这个人交往时对成本以及收益的评价。人们所知觉到的一种关系正性和负性程度取决于:一自己在这种关系中所得到的收益;二自己在这种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三对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和自己能够与他人建立一个更好关系的预期。

      然而社会交换理论也会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在某些情境下人们并不愿做那些在关系中收益最大的人。关系满意度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关系中的公平程度。 按照公平理论,当我们在关系中体验到的收益和成本之比大致与办理体验到的相等是我们是最快乐的。

    3.联结原则

    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

    (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个人特质

    一个人的某些特征会决定他是否受人喜爱。一般来说,人们认为一个人是否真诚决定了我们是不是会喜欢这个人。

    (1)个人的温暖

      温暖是影响我们形成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特质。什么因素让人温暖呢?当人们对其他人有正性态度是便表现出温暖而温暖的人较受人欢迎。

    (2)能力

    人们往往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能力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智力,社交技巧等。有时候聪明的人较受欢迎,但有时候过于完美反而引起他人不舒服。有一个有趣的结论就是当完美的人犯了一点点小错误时,比他毫无失误更受欢迎。

    (3)外表的吸引力

      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他人的外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漂亮的人更招人喜爱。

      2.相似性

      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被剪辑,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

    3.互补性

        在恋爱与婚姻关系中人们有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反的人。

    4.熟悉性

        熟悉性也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熟悉线导致喜欢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曝光效应,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的眼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度。

    5.接近性

        与他人住得近,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接近性为什么能引起喜欢呢?首先接近性能增加熟悉下儿岳树兴喜欢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次,接近性也与相似性有关,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为邻居。

【书籍】

《社会心理学》

作者:侯玉波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780-0

【全书结构框架】

一、概论

二、社会思维

1.自我概念

2.社会认知

3.社会态度

三、社会关系

1.人际关系

2.社会行为

四、社会影响

1.社会交换

2.社会影响

五、社会心理学分支

1.团体心理与行为

2.健康心理学

3.文化心理学

4.积极心理学

【第四章主题】

    社会影响

【第四章内容】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它的本意是指运用个体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的方向上改变他人态度和行为的现象。

这里所说的社会力量是指影响者用以引起他人态度和行为发生变换的各种力量。它的来源非常广泛,既包括与社会地位相联系的各种权力,也包括源于被爱和受尊敬的影响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要在网上购物的话,我们先找到有购买意向的产品。然后观看之前老顾客对已购买产品的评价和反馈信息,这些评价就会影响到我们对该物品的购买意愿和决策。以及有一些明星代言的产品,他们就是运用自己的社会力量改变他们的粉丝在购买类似物品时的第一意愿。

(一)社会影响的表现

我们时刻感受着来自社会和团体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团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接受团体的影响,对客体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

1.社会促进

社会促进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更好的现象。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在学习时你自己学习就不如你在图书馆学习更有动力。

2.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做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举个例子,当人们一起拉绳子的时候,平均拉力要比一个人单独拉时的平均拉力小。社会懈怠现象的产生与责任的分担有关。

3.去个体化

团体对个人行为影响的另一个例证就是去个体化现象,它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行为。去个体化现象是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果。

现在正在举行的世界杯,有些球迷因为自己球队输球而聚集在一起闹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做出自己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说砸商店、烧汽车等。匿名性是去个体化行为的关键,以及自我意识降低,也是去个体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比如球迷砸商店,一群球迷在一起砸的,具体是谁砸的也不清楚。这个事件的责任进行了分散,要赔大家一起赔偿。

(二)从众、顺从和服从

社会影响最直接的表现是它对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受到这些影响的行为从程度上来看大致可分为从众,顺从和服从。

1.从众

从众是一种在压力之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关于从众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研究,也就是Asch的线段判断实验。

当志愿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被试来到实验室的时候,看到六名与自己一样参加实验的被试已经在等着了,实际上这六个人是Asch的实验助手。只有刚进来的大学生是全场唯一的实验观察对象。当被试大学生和这六个人围着桌子坐下之后,Asch给出两张图片,第一张图上只有一个线段,另一张图上有三条线段,让他们从有三条线段的图片中找到和第一张图片上线段长度相同的线段。在前两轮实验中,实验助手选择了正确的答案,但从第三轮开始,实验助手一致性的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会不会从众呢?有多少人从众?有多少人不从众。结果发现,尽管人们的从众程度不同,但是总体上讲,至少有33%的被试会从众。

首先影响从众的因素与个人的自身特征有关,如果是一个内在自我意识比较强的人,他往往不会去从众。而一个以他人的要求与期望作为自己行为标准的人来说,从众的可能性会更大。以及个体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和个人控制愿望也会影响到从众。

其次情境因素对从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一是团体的规模;

二是团体的凝聚力;

三是团体的社会支持。

团体规模,在Asch的实验中,实验助手在三到四人时从众的比例是最大的。当一个团体凝聚力越大的时候,从众的压力也会越大,因为要与团体保持一致性。团体的社会支持则会通过降低规范性的社会影响而减少了人们的从众行为,在开会做决策时,如果有人支持你的观点,你就会更容易坚持,而不会轻易放弃。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文化。最典型的对比就是个人主义国家与集体主义国家的人们,他们从众的概率是大为不同的。代表的例子有美国和日本。在日本与其他人保持一致,不是软弱的表示,而是忍耐、自我控制和成熟的象征。但是在美国的个人主义社会中人们并不赞赏屈从于同伴压力之下。因此,在个人主义看来,从众一词往往含有消极的价值判断。

【全书结构框架】

一、概论

二、社会思维

1.自我概念

2.社会认知

3.社会态度

三、社会关系

1.人际关系

2.社会行为

四、社会影响

1.社会交换

2.社会影响

五、社会心理学分支

1.团体心理与行为

2.健康心理学

3.文化心理学

4.积极心理学

【第五章主题】

团体心理与行为

【第五章内容】

团体心理与行为

团体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生活在团体之中,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必然要打上团体的烙印。以东西方差异为例,两种团体生活方式的差异,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总的种种不同,因此了解团体生活的特征及其对个体的影响,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团体定义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团体的含义是什么样的?在心理学中,团体是指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组成的集合,团体的成员间通常有面对面的接触和互动的可能性。最典型的例子来说,蚂蚁私塾的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个团体,大家能够彼此互动且相互影响。

2.团体的心理功能

团体生活对人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团体给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心理保障,团体对人个人心理方面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归属感:成员所具有一种属于自己团体的感觉。比如落叶归根就是个人归属感的体现。人们正是因为具有了团体归属感,所以才会产生一系列独特的情感。比如一些民族情感,国家情感,甚至是家庭情感。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都会寻找归属。

(2)认同感:指团体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的认识与团体的要求相一致个体往往把团体作为自己社会认同的对象。尤其是当前间不明确的时候,团体的认同感对个体的心理和与行为具有的影响更大。比如现在我看到一些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我会先来到蚂蚁私塾看一看,大家的想法是怎样的?

(3)社会支持:当个体的思想,行为符合团体的要求是团体往往会加以赞许与鼓励,重而强化这种思想与行为,得到团体的,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家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为祖国,为民族争得荣誉的时候,他们常常要把14亿中国人的社会支持放在首位,团体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3.人们为什么要加入团体呢?

人类的许多活动,实际上完全可以独自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团体不重要,实际上,团体成员的资格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种资格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重要的特色。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起着主要的作用:

(1)团体活动和团体目标对于我们具有吸引力。通过团体,我们可以获得单独时难以达到的目标。比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拆书活动,就是很具有代表性。先是我们被拆书这一活动所吸引,然后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完成我们自己单独时难以达到的目标。

(2)因为人们喜欢以及需要成为团体成员。人们喜欢具有团体成员资格,主要与团体内部的人际吸引有关,还是举例蚂蚁私塾,相同的价值观是和谐的基础,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还是很不容易的。

4.团体规范

什么是团体规范?

为了保证团体目标的实现,团体本身必须有制约其成员思想的、信念与行为的准则,这种要求团体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就是团体规范。

团体规范的作用

团体规范对团体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约束,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保持团体的一致性。

团体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成员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只有团体规范的曾存在,才能使这种一致性落到实处。

第二个方面: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与行为准则。

即使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的看法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团体规范往往能为成员衡量自己和他人言行的统一标准,这一标准成为成员认识事物、判断是非的共同心理参照系。

第三个方面:规范的惰性作用。

团体规范有时候也制约成员的努力水平,他要求成员不能表现的太好或太差,而是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这一点最明显的表现在霍桑研究中。Mayo等人发现,在一个生产小组中,规范使得人们的工作不能太好,但也不能太差,而是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一旦有人违反了规范的要求,比如生产效率比别人高出很多,其他成员就会用一些方法阻挠这个人的努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谢中国心宇心理网 一单选 1、 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试诞生于(1908)年。 2、 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
    暖阳_1332阅读 3,396评论 0 3
  •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尽管事物在变化,但我们不要以为所有的变化都是向着人道主义的方向发...
    小龙脱口秀阅读 1,048评论 0 6
  • 写在前面:这是一篇学习CSS的笔记。重点在于罗列CSS的知识点。 CSS ㈠ CSS入门 什么是CSS?CSS 指...
    OnePi阅读 1,590评论 4 20
  •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师训,给预备老师们培训怎么上课。。一个零散上了没几堂课的人,居然就这么毫无准备地,大言不惭地去了…...
    我是范儿阅读 570评论 0 1
  • 我的心里有个“你” 原以为,经过这几年的身心灵成长,我算足够的了解我自己了,但是为了完成这篇老师布置的...
    李小余阅读 21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