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空前焦虑的时代,成功学前所未有的受欢迎,到处都在谈如何快速取得成功。喝不完的鸡汤,打不完的鸡血。随便刷个朋友圈,就能生出一种生无可恋的心情来。
移动互联网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席卷新世纪,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畅通,使选择变得多样化。一方面,充分享受了科技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深陷焦虑。毫无疑问,这种焦虑在年轻人身上表现的最为强烈。
三十而立的标杆由来已久,三十岁,就已经面临所谓的中年危机了。这道分水岭,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到了这个年龄段,意味着不管你之前如何动荡,现在都该稳定下来了,不论是成家还是立业。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曾这样说。实际上,三十而立并非指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往往把这个“立”定义为成家立业。这种认识很显然是狭隘的,却又根深蒂固。
三十岁焦虑,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对于年龄的焦虑感,女性尤为甚。被习惯性拿来做比较的自然非身边的同龄人莫属了。
你看看人家,都已经买房了,一百多平呢!
你闺蜜都已经生二胎了哎,你这怎么还不抓点紧?
那个谁都已经自己创业当老板了,挺有魄力嘛!
……
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就像是逃不掉的魔咒,只是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可是放眼望去,自家的孩子依旧比不上人家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有出息,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孝顺,就连自己中意的另一半貌似也还是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的。
前三十年看父待子,后三十年看子待父。在一片啧啧声中,那些逆袭的孩子开始获得关注,眼神中难掩骄傲,父母亲也自觉脸上有光,忍不住得意起来;而那些曾经颇具优越感的孩子,由于还没有超越父辈,光芒渐渐消退,惹得一阵失望。
从小到大,我们看上去像极了同一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被放在复制的盒子里打包。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这些过程好比其中必不可少的配料,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料,都是规定好了的。至于口感究竟如何,很少有人真的在意。
在世俗的眼光里,比起尊重个体的差异,人们更看重共性。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才是正常的,合乎逻辑的。
小学课本里有一则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故事很简单,讲述兔子和乌龟赛跑,一开始兔子就嘲笑乌龟爬的慢,认为它不可能赢自己,而乌龟却坚定地说总有一天它一定会超越兔子。
于是在比赛过程中,兔子悠哉乐哉的睡大觉,而乌龟在一刻不停地努力向前爬,等到兔子醒来时,才发现乌龟居然已经率先达到终点。
这则寓言故事传递给我们的一个固有观点是,不要轻视他人,后天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赶上并超越自身条件优越的对手。但其实这个结论在逻辑上存在很大漏洞,它将两个完全没有可比性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兔子本就是擅于奔跑的动物,乌龟则是种缓慢爬行的动物。兔子的奔跑速度远甚于乌龟,而乌龟的寿命却是兔子远不能及的。
之前网上有这样一首非常火的小诗,戳中无数人的心脏:
纽约时间比加州早三个小时,但加州并没有因此时间变慢。
有人25岁就当上了CEO,但50岁就去世了。
也有人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花了5年才找到满意的工作。
也有人27岁才毕业,但马上就找到合适的工作了。
奥巴马55岁就退休了,但川普70岁才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里都有自己的步伐。
不要嫉妒或嘲笑他们。
所以,放轻松些。你没有落后,也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肆意轰炸我们的眼球,其中大多是垃圾信息,而且常常自相矛盾。可实际上,跟我们并没什么关系。
网上有文章劝诫年轻人要爱惜身体,不要等到老了再拿钱换命;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又说你努力的程度,远不到过劳死的地步,凭什么年纪轻轻的就安于现状。
有人说,三十岁之前别急着结婚,因为你多半还没有找到自己;也有人说,结婚要趁早,成了家才能更好的立业。
有人说,去北上广打拼,才是真的为梦想而战;也有人说,留在小城市发展就挺好,何必非要去一线城市吃苦呢。
有人说,性格内向者,在职场上是不会有大的发展的;也有人说,性格内向者,比性格内向者更容易取得成就。
……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禀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都一片叶子都有它独有的形状,每一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禀赋。不必用单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个体。
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偏好安静;有人热爱冒险,有人甘于淡泊;有人缘分早早光顾,有人缘分姗姗来迟。
各人生命的长度不同,人生际遇也不尽相同。你有你的节奏,我有我的乐趣,呆在自己的时区里,循着自己的节奏,何妨多点耐心。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先生在百岁时曾发出这样的感言。
潮水终将褪去,万物也终将回归自然的序列。揠苗助长,削足适履,都是愚蠢的做法。万物违背了自然规律,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人若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将会受到命运的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