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西林
历史是面镜子。读史可以知古鉴今、预见未来。改革开放让我国融入了世界,尤其旅游事业的蓬勃兴起,大量的洋人们来到中国。他们中的许多人如饥似渴地学习中文,阅读中国历史。我家的几个老外朋友还在我们陪同下游览了国内多处古迹名胜。
交往的过程中他们问这问那,几乎所有名胜古迹都有其历史背景,深感对历史的缺失有多么尴尬!所以抽些时间学些中国古代和近代史是很必要的。
张学良将军读史很有特点,他是把读史当做日常生活内容来对待的。老人家在学习中国二十六史上采取了逆时方法的。他用数年时问精读了清史,之后再读明史。离世之前,将军已成了熟知明、清五百年史学的专家。我退休后,也效仿张学良先生的读史经验,有意识地以读明、清史为主线泛读了夏商周以来的各朝代史学。
微主体会到,在具备一定历史常识基础上,用些功夫把每个朝代中的建国时间及相关历史的重大事件发生时间熟背下来极为重要,是学史的基本功。如果把中国历史比作是人体的经脉,那么,历代王朝的兴亡时间就构成了历史的节点,熟记几十个2000以内的数字其实并不困难。
人活一辈子,脑瓜里应有些可以脱口即出数字。熟悉了各历史年代您就对我国的历史长河就有一个总体轮廓。现在我已能说出西周以来每个王朝的兴亡时间。目前,目前正背诵明、清两朝每位皇帝的登基年号及时间。
不要以为背诵这些数字是多么枯燥,一但用运上它们,会有种畅快的感觉:比如那次我去国家大剧院听一位艺术家授课。他说世界第一个芭蕾舞团建立于法国,时间是1624年,我脑子立马一转,判断出那年就是我国明朝倒数第三个万历皇帝的后期。还有一次,我们合唱团老师说起声乐里的唱名C调1音是435赫兹的这个基准频率是1859年在巴黎确定的,而1859年是我国清代第七个皇帝咸丰年间那次英法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前一年。至于常说的欧洲最黑暗的中世纪年代是公元475年至1500年,则是我国南北朝元征二年至我国明代第十𠆤皇帝弘治十二年。您瞅,将中外二者对应起来进行记忆,是个多么清晰的时空感觉哟!
有了这样的历史感受,读起史书来也就不会枯燥乏味,甚至成为了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