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个新闻
日本发明出了一款自动洗澡机。使用时只需要躺进去,机器就会自动给用户添加沐浴露,擦拭身体并进行冲洗,洗完之后还会涂抹身体乳。而且省心的功能是,它还可以自动对内部进行清洁和消毒。
真是懒出新境界!
不过,从另一面来说,正是这些懒人的需求,使得技术不断更新,推动我们社会的进步。
人们总是在不断的改进做事方法,寻找更简单高效的方式。市面上常见的高效学习法、番茄工作法、to do list。
我常看的管理书籍,其主旨都在表达同一个观点:简单点,再简单点。
为什么要不断地追求高效率?
因为只有做得更快更好,才能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避免被主流社会抛弃。
手上拿的这本《简化:如何简单工作与生活》,单纯从名字上来看,又是一本如教人如何高效做事,提升思维速度的工具书。
但在看完之后发现,远远不只是表象的那层意思。
作者是艾德华—德博诺博士,他专注研究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并发明了“水平思考”的概念,这一概念风靡全球,对人的思维提升很有帮助。
在本书中,爱德华从专注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要追求简单?以及,用何种方式来简化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想一下我们平时做事情,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事务时,常常会感觉进展很慢,效率很低,是因为过程中,无谓的消耗心力。
要是能够把这些中间浪费的时间都利用起来,那么完成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同时,多出更多的时间,也利于我们思考进一步的精简。
追求简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而复杂总是会带来压力,焦虑和挫败感。
这么看来,大家都在极力避免把简单事物复杂化。可是,偏偏有一部分人厌恶简化,“复杂化”得到他们的极力推崇。
作者书中指出
如果你希望被当成一个很重要的大人物,不妨写一本非常复杂的书,可能的话最好用法语来写。
因为,有了复杂的事物,就会有复杂诠释者这一岗位。然而简单的事物并不需要这个角色,因为简单的事物大家都能看懂。
一个人若是想要表现优越感,最轻松的办法就是装作弄懂了别人无法理解的东西。所以总有那么一部分的人会需要复杂。
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喜欢一些在众人看来无法理解的事物。
除了天才不被人理解,绝大部分人的这种行为就是想搞的复杂化,最好只有他一个人懂,这样就可以表现自己的优越感,即装逼。
其实在做事过程中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存在更简单的方法。捷径是相对的,简单也是相对的,寻找更简单的方法既不简单,也不轻松。
书中提到的简化的10条原则,也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追求简化,每个人都会。
因为,当我们不满足于当前复杂的情况,并且复杂性已经影响到做事效率的时候,我们就会心主动地寻求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理解之前的简化是过于简单,理解之后的简化才是简单。
我们的目标是追求简单,但是如果只考虑方法简单,而不实现任何价值是没有用的。
在未完全理解之前,想当然地进行简化,会丢失很多重要的部分。为了简化而简化,很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
这使我想到了之前的领导跟我说的,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自己去搜索或去问其他同事,而是马上问他。
我说,为什么不用网络搜索啊?
他说,在网上搜索信息会花费很多时间筛选,最后的结果还不一定对。因为是他分配的任务,他本人最了解,所以直接过去问他。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最好是多提问。质疑会产生很有价值的结果。
记住三个关键的问题:
-1- 为什么这么做?
-2- 怎么实际操作?
-3- 有何价值?积极和消极价值
任何事物几乎都可以进一步进行简化。所以,当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时,不妨多花点儿时间思考一下,问自己这三个问题,设法让它们更简单。
最后谈到执行过程,“专注力”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怎么简化,必须要动手去做。
始终记得我们追求简单的方式工作,追求最终结果的完成。在做事过程中,不要贪多,同时着手好几个环节,这样就增加做事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本末倒置。
我们每一次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把简化当作一种习惯,运用到日常每一件小事当中,养成习惯。那么我们在以后做事的过程当中就会更高效,也会更有自信。
简单有用的东西,无需复杂。
这也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重要的一点,作者以人的思考方式来解释的。追求“简化”,其精髓其实是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拥有更多的时间放松、思考。
而看起来不简单的“简化”思维,都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出来的。
==========================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