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出现个发烧感冒咳嗽的事情,孩子生病后,家长们能想到的办法多数是先自己给孩子喂点药看看能不能控制好,控制好了皆大欢喜,控制不好则到医院排队挂号看医生,再吃些更有针对性的药物或者是打针什么的。
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大部分家长能想到的是药物,无论是自己给还是医生开处方,用药物来治病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固定模式。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包括一些开明的医生,正逐渐回归到更加安全的治疗方式上来,或者更加鼓励家长们更加合理地使用药物,而不是依赖药物。
在使用药物之前,他们更加鼓励家长们能够先用安全的方式来处理孩子身上的一些简单的健康问题。也鼓励家长们能够在帮孩子选择干预方式时,不着急、不慌乱,能够更加理性、知性。
在帮孩子选择干预方式的时候,有些必要的用药常识是需要家长们作了解的。而这里所强调的常识,更多指的是用药时的思维方式。
家长只有在理性选择的时候,才能对孩子的健康真正有益。任何病急乱投医的行为,只会给孩子带来比疾病本身更加麻烦的伤害。
建议家长们一定要了解三件事情:
药物的功效
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的药理作用
现在很多家长一般习惯性地只关注药物的功效,也就是只看到它们能解决的问题,但会忽视另外两个问题。
但另外两个问题也是作为家长必须要重视的。例如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其一、自己可以衡量选择是否值得,有没有替代的办法;其二、在万不得已需要用药时,需要帮孩子选择一定的保护措施来降低副作用所带来的风险。
如果家长们光顾着看药物的功效,而忽视药物的副作用,那么就会顾此失彼。
例如在孩子感冒时选用泰诺或者是美林来退热,体温是可以被控制,但从身体的角度来讲却未必是好事。
在38°C以上的体温下,进入身体的病原体繁殖减缓,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在一定温度下活性更强。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不当降温,病原体的繁殖反而会被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反而会下降。这明显是对身体不利的事。但很多家长因为担心热痉挛的问题、担心烧坏大脑的问题或者只是对发烧有着莫名的恐惧就急急地采取了药物降温。
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家长们一定要想清楚,退烧是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其实退烧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帮身体把病原体清除!
在有感染的情况下,身体之所以会发烧,是因为有病原体在,而不是因为身体体温调节出现问题。但多数退烧药,并不是帮助身体清除病原体的,而是调节身体的体温中枢。
用药物退烧,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
严格来讲,用退烧药帮孩子退烧,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帮病毒细菌!
如果上面的话,大家能够理解,那么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当我们在想要选择药物的时候,则要好好的思量一下,自己到底是在帮孩子,还是在无心地对孩子造成伤害!
疾病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的懵懂,因懵懂加上对孩子的爱,那对孩子才是最大的伤害!
在这些年做儿童健康管理的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有几件事。
很多父母有时特别胆小,除了药物之外的干预措施不太敢尝试;
很多父母有时又特别胆大,什么药都敢给孩子吃;
很多父母了解健康信息的渠道太局限,许多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报告都没法看到,看到也很少能看懂,所以可选择的干预途径太少。
再次借用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的话,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Sydney Burwell说:“学生们往往觉得困惑:因为我告诉他们,在医学院所学的知识,其中有一半可能在10年后会被认为是错的,更糟糕的是,没有一个老师知道是哪一半错。”
在哮喘这件事情上,目前主流医学对于哮喘的病因时没有弄清楚的,这也意味着目前各种治疗手段即使能够控制症状,那也可能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
媒体与大众,医生与患者,都要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疗效的不确定性、患者自身的特异性。不要否定医生,但也别神化医生!将心比心。
如果父母不学习,如果父母只知道用药物来维护孩子的健康,父母对孩子越爱,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另一种伤害。
父母的好心,并没能给孩子带来健康,反而会有损他们脆弱的身体。
各位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花点时间来学习关于孩子身体生理、药物、心理相关的知识吧,只有当我们不是用本能在育儿的时候,孩子才真正安全,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健康和幸福。
祝福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