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觉得研究型教育是专家才要需要做的课题,但是当我接触到曾校长的《曾军良与魅力教育》这本书时,我意识到:思维的认知不足已经局限到我个人的成长。他能够成为今天的魅力教师,不是一日而就,而是通过目标的层层达成,最终修炼出个人成长品牌。
书中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爱思考、爱学习的曾校长,他从一名平凡的教师,到教育界的专家,细数其经验,反观我自身,进而总结以下几点:
一、打破思维僵局
(一)改变教育观念
改变教育观念的口号一直喊着,但是这种改变教学观念的思维没有深入到骨髓。所以在遇见困难时就会轻易地放弃该有的坚持。时光荏苒,我在教育岗位已经待了五年的时间,五年的时光让我积累了一些名义上的教学经验,但是我意识到这种一瓶不满,半瓶乱晃的“经验主义”会让我闭门造车。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书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需要与教育专家进行对话,走进名著,默默地去吸取书中的营养,找出自己的崇拜者,对其教育行为进行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当然,我想:学必以致用,我将会把这些理念带入自己的课堂,积极创造好的语文课堂,曾校长说:“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最好的人生。”我将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魅力,从而为孩子创造出美好的学习环境。
(二)眼光放长远
谨记一位教育家说过的话“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德才要求,指导和促进今日的教学工作”。虽然我们需要成绩来肯定我们的教学水平,但是却不能本末倒置。对于长远的教育来说,我虽然也渴望教育效果的立竿见影,但是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让孩子们过早地承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负担,如果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他们必然不会走得长远的。因为早开的花是最容易凋谢的,只有长年地积蓄力量,汲取营养,到开放时,自然就会开出美丽、灿烂的花朵来。如今在教授五年级时,看到以前二年级时带的一位优等生成绩越来越下滑,孩子学习没有了后劲,感觉这是死学,硬学的结果,是高强度的训练催生出来的,这种高压学习模式下出来的成绩,它不能长久,经不起考验的。所以我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为他们创造一个有魅力的教育环境,而不是一个只是学习的环境。
二、传承魅力教育
魅力是什么?自古“魅力”一词彰显气质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人。充满激情与活力 。自然流露出来的令人喜欢的感觉,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那么如何传承这魅力呢?
(一)立目标
朱熹有言:“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同是教育专业出身,在工作的岗位上却日渐走上不同道路,平凡的教书匠与专业的教育者日益显现出来。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心中的教育理想发生了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格局决定着人生的高度。教育的的大理想决定着我该走向何方。所以,我要为自己树立目标:成为有魅力的教师,做有魅力的教育。
(二)思而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事都不要等待,从今天有了转变的思想开始,将思想落实到实处。每天夸夸我班的孩子,为他们的每次小改变打call。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形象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心灵的对话。对于课改,我们一直在做,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在这个过程我本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即使在未来,我也将继续行走在这条 “求索之路”上。“思然后知不足,知不足后思进”,面对课改,我扪心自问后,真是惭愧!因为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觉得仍存在很多不足。理论学习远远不足。所读教育理论的书籍少之又少,教育观念的转变仍需要努力。需要在忙碌之余,为自己安排一些看书的时间,做足知识储备,能够真正指导课改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仍是学生小组进行展示,有时我也努力让学生参与课堂,比如鼓励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举办唐诗宋词朗诵等,但也只能是调动了部分学生参与课堂,特别是一些积极活跃的同学。多数同学仍是课堂的观看者和旁听者,特别是一些不爱发言和表现的同学,基本上没有参与课堂活动。
面对这些问题,唯一的选择就是努力解决问题,以下是我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读书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时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在课改过程中,要大胆尝试,努力探索,做到将我们学校的课改特点与现在的教育热点、课本进行结合。在教育实际中彰显魅力教育之姿。
魅力是一种生活状态。美丽经不起太多的风吹雨打,只有魅力之花才能永远盛开!
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
魅力,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