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02,6-5-7,滕文公章句下5-7》
今天是丙申年辛丑月己未日,正月初五,2017年2月1日星期二。
【"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一.行假王政的宋王偃。
先说结果:宋王偃,身死国灭。开始生猛,死得可耻。
孟子直言不讳了,孟子说,成汤行王政,结果人们都盼望着他的到来,都希望成汤做他们的君王;武王行王政,结果人们都以成为他的臣民为美,也都希望武王做他们的君王。
今天的宋国呢,并不是真行王政,行的也不是真王政。不是王政,那是什么呢?他干的其实以伯术服人的霸道,这是宋国之所以遭到大国厌恶的原因。
什么叫伯术呢?就是春秋以来主持霸主权力的诸侯叫做方伯,伯术就是霸道之术。
如果能以纯王之心,行纯王之政,象成汤一样,安抚那些仿佛经受大旱一样的民众;好像武王一样,拯救那些仿佛溺于水火之中的民众,那么,四海之内的人们都会翘首企盼,希望宋王做他们的君王,就会有后我之怨,玄黄之迎。齐、楚再强大,他也做不到率领爱戴我的民众攻击我,你怕个什么呢?
二.学必有师。
上述论述中,关于"宋王偃假借行王政的口号,实际玩耍霸道伯术",以及"齐、楚再强大,他也做不到率领爱戴我的民众攻击我",这两条是引申判断,均来自张居正先生的讲解。
这就有必要理理朱熹先生的《四书章句集注》、张居正先生的讲解和杨伯峻先生的译注,看看它们都是啥关系了。
1,朱熹先生的集注是宋朝以下,元、明、清、民国及至今天的首要参考书,如果有人告诉我他是直接读原文,不读朱先生的集注的,无异于大猩猩的吼叫,那不是今天的我能听得懂的人话。也有人骂朱熹,我就问为什么这么反感朱熹呢?往往因为一句话,什么话呢?"存天理,灭人欲"。我就问他,那你怎么看王阳明呢?通常的回复是高山仰止。我心里就知道了,这个人在信口雌黄,他既没读过朱先生的书,也没读过王阳明的书,就算他懂文言文,也是没研读过啥叫"存天理,灭人欲"。为什么呢?阳明的致良知之学,出发点和基点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六个字,王阳明讲得最多的还真不是良知二字,而是"存天理,灭人欲"。2012年时,听徐文兵老师批评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我也跟着信。现在看来,那时候的徐老师也是并未深研四书与心学。徐老师有着很深的道家立场,但话分两头,徐老师是豪杰人物,对真儒家也欣赏。事实上,"存天理,灭人欲",用今天的话讲,在朱熹和王阳明那儿是哲学命题,今人大多根据过去教学大纲给它的定义理解它,我们上学时学到它,是从政治礼教的批判角度来的。从哲学概念变成字面意思,然后很少有人探究本意,然后连带着把朱熹也一起骂。正如现在大部分人都说黑格尔辨证法的三大规律。事实上,黑格尔的著作里就没有这个,这来自列宁的《哲学笔记》。这些都是不读原典,道听途说造成的毛病。如果把时间往回倒几十年,那时候的人们异口同声倒也罢了,可是,再往后还用这论调,难免露底儿,就免不了贻笑大方的尴尬了。
2,杨伯峻先生的古文和白话文是通的,相当精准,但仅限于字面翻译范围内。我想这有两个原因,
第一,杨伯峻先生主要任务是传家学,不在释义理。杨伯峻先生的父亲杨树达是中国近代不世出的语言学家和史学家,杨先生的成就不是我这么一篇读书笔记可以完成的。有人问,为什么好像没啥名气呢?因为杨先生的成就太高端,属于学术界文化界无有争议的首!席!国宝级的成就,所以民间大众鲜闻其名。我在追溯杨伯峻先生的学脉时,得以望见如此辉煌的殿堂级的先生,当下也就理解杨伯峻先生的译注是咋回事了。
第二,杨伯峻先生的译注出版于1960年,那是特殊的年代,即使知义理也不允许他发挥。
但是,这也意味着,杨先生的译注仅胜任翻译之用。其译注,只有骨架,营养是抽掉了的。如果后学者满足于此,则学习《孟子》纯粹是浪费时间。杨先生有家学传承的使命,你呢?凑啥热闹呢?
3,张居正先生的讲解,透彻得妥妥贴贴!其学问、事功均有首屈一指的气魄。张先生中年任京官时,参加了阳明心学的业余讲习班,所以,理学和心学,他都通。后期成为明王朝实际的领导人,作出天下第一宰相的事功,与这段补习班经历不无关系。不具体展开了。
4,然而,满足于张居正先生的讲解,学习《孟子》也是浪费时间。首先,仅以义理角度而言,对于张先生的讲解,民国以前的秀才比现在人熟,后学者止步于此的话,就会落得个连落第秀才都将不如的必然结果,有意思吗?
这就涉及到儒家的"学习学"。第一条是切己体察,也就是孔子说的"古之学者为己"的学风;第二条是师父强调的"经世致用",犁一遍不是目的,师父只是问:"你用了吗?"
5,孟子的每一个字力道都很大。孟子的气魄直追孔、颜。孟子活着时明明白白的讲:"瞧不上管仲",晋文公、齐桓公也不是孟子的菜。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转了一圈儿回家就写了这七章十四卷书,总共才三万八千字。他既不为写论文混一个文凭,又不为凑字数赚稿费。他要以此释传真学,请问,他会讲浮皮潦草的话吗?一字万钧,可能是轻的吗?
新的一年,师父以"抱负、胸怀、踏实、扎根"勉励我们,这四句箴言将是今年的主题。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