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已这个话题大家都不陌生非常熟悉。但要是能真正认识自已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就谈我是从那几个方面看“镜子”中自已:
1.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这里我推荐有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 .讲了人是怎样在极端情况下,产生的“旁观自已”视角。讲述人有一种本能:不外界压力太大,完全无望摆脱,而且还会长期持续的时候,人就会用冷漠的外壳把自已保护起来,让情感变“钝”,以尽量减少外界对自已的刺激。这很可能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艰难的环境中求生的重要技能。鲁讯笔下的“血馒头”人物就这种情况,那时候的人大都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因此他们就只剩下能活着的基本需求。才会有那样的举动。同样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承载的压力过大,就会产生出麻木的情感。在外人看来这个人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没有生活激情等等。在特定的环境中,我们有可能为了适应环境做出一些让自已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这些时候我们一定不要自责,因为这可能是某些压力作用的结果。
2.听大咖名家讲述:
李笑来讲了一个概念“镜像世界”我们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头顶同样的蓝天,脚踏同样的大地,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但是生活却处于不同的状态,比方说同样都是在上班,可是有的人充满激情去上班,有的人却是在混日子。对于混日子的人却浑然不知道,反而还在笑话那人真蠢,就知道傻干。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用“镜子”的视角看过自已的工作状态,所以才会说出别人真蠢这样的话。我仔细想了一下身边有很多人喜欢追求安全感,他们通过自已对世界的认知。为自已编织了一个自已认为是最安全的生活方式,比方说,到事业单位拿一干稳定的工作,过上一杯茶一份报纸的生活。或者拿到什么所谓的干部指标,这样单位不可能会辞退我了等等。其实他们不了解,也不知道真正的安全感是靠自已建立的。我听说过有这样一个有名的医生,他和医院签订的工作合同一般都是只签几年。因为这样只要他一解聘立刻就有很多医院要求他过去,工作而且每个条件都非常优厚。
3. 多听听朋友眼中的你:
前段时间有人对我说:“你现在变得太冷漠”。听了她的评价。一开始没有在意,晚上我看《活出生命意义》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她的评价,我把自已所承受的压力用清单方法一一列出来,发现我从2014年开始生活的压力突然变大,工作、家庭、父母。每件事情想起来都不轻松。后来我又有意识的从周围的人了解的我言行。这让我能真正从“镜子的视角”我自已。我做为普通人,不能控制周围的环境,遇到痛苦的事情是很正常的,而我面对遇到的痛苦是找出路,而不是把这些痛苦和麻烦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