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何
我上大学时有个同学W,和我一样来自偏远的农村,在当地当然是称王称霸无敌手的学霸,可到了清华和一干强手相比仍算基础薄弱。
不过W和不少同学不一样,他几乎完美地将高三冲刺时期的自律和疯狂带到了大一——每天不到六点就起床,出去跑步吃饭然后上自习。除了上课外,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自习室或图书馆,每晚都呆到差不多十一点才回宿舍。那时清华宿舍实行管电制度,每晚十一点准时关灯停电,可这没难倒W,他买了两个大的充电型应急灯,停电后用应急灯学到凌晨才睡。
这样的状态,W一坚持就是四年。说起来我是惭愧的,或许是没见过市面的缘故,大一就开始沉迷于上网和暗黑破坏神,上课能不去就不去,考试主要靠最后两周的冲刺。至于其他同学,虽然努力的仍占大多数,但多少都有“松了口气”的感觉,没了高考这道紧箍咒,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所以大学四年,我的成绩始终在班级中等位置徘徊,而W却一直勇猛精进,在年纪都算尖子生。我一直认为,论智商的话自己应该不输班上任何人,但到大三大四的时候,却悲哀地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丝毫无法弥补已经拉开的差距了。
1
工作后,也认识过几位如同W这般自律的人,大多数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曾经和其中一位非常厉害的创业者交流过,他的某个观点至今记忆犹新。
其实大家在智力上的差距远远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大,主要的差距还是在投入的时间上。
生活中当然会有绝顶聪明的人和真正的笨蛋,但按照正态分布的原理,这两个群体在整体中的占比都是非常小的,小到我们生活中很难看到。
换句话说,其实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落在“普通人”这个区间,彼此之间当然还会有差距,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些我们看到的聪明人,能力强悍者,并非天生就比我们聪明强悍,这种表现出来的差距,是日积月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而决定每一个人成就高低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习和积累上。
有些人会刻意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可事实上方法的掌握并不困难,只要有心,A能学会的方法,B同样能够学会。即便方法和方法有优劣之分,但往往没法带来质的变化。
以时间管理为例,掌握了好的时间使用及分配技巧,确实能一定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样的时间处理更多的事务,但也绝对达不到一个小时干三个小时活的程度,一个小时能顶一个半小时都算很不错了。
事实上,任何真正懂得时间管理的人,都会告诉你时间管理不会增加你的时间,即便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也是非常有限的,它真正的意义在于教导你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如何自律,从而能自觉、顺利地投入更多时间到有益的事情上。
2
事实上,大众群体在积累这件事情上的投入少得令人吃惊。有人说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你最少要在这上面投入一万个小时,这便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其实,根本不需要一万个小时,如果你愿意在一个领域专注学习两个星期,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已经超过了身边90%的人。
试想一下,如演讲、PPT、时间管理、读书方法、沟通方法,这些知识几乎对所有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但你身边又有几个人一个星期哪怕是花一个小时去学习它们?
几乎所有人都在过着麻木不仁,得过且过的日子。白天他们忙于应付工作,晚上他们忙于应付家长里短。谁都知道要规划自己的人生,要做好日常的积累,可没几个人真正重视,只是说说而已。
所以,有时候优秀真没你想得那么难,你只要坚持正常的努力就可以了。
我曾经在网上开设过PPT培训班,很多学员学了几个星期就纷纷跑过来感谢,说自己做的PPT被领导、同事表扬了,说我教的方法太好了。我说我教的方法其实也没那么神奇,你们之所以进步这么快,是因为在这之前你们根本没花任何精力在PPT的学习上。
也曾经和我的乒乓球教练交流过,在我看来他打球真的非常厉害。我曾经拿过大学系男子乒乓球单打冠军,按理来说水平也还过得去,可和他打一局能拿个三五分就算不错了。
教练笑了笑说,你太高估我了,就我的天赋和水平,别说那些省队的专业运动员了,就算在一个普通市二队替补运动员眼中也是渣渣。其实你天赋比我好,我比你强只不过因为我坚持练了十几年而已。
3
我们日复一日,孜孜不倦地在探寻各种方法,结交各种人脉,希望自己人生过得好一些。但其实,最大的秘诀其实掌握在每个人手中,那便是自律。
所有人都严重低估了日复一日重复学习积累的巨大威力,不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成为“很厉害人”的潜力。我们宁可相信自己的平凡普通,然后在对生活的不满中喋喋不休,也不情愿哪怕每天花上一个小时去试一试。
自律是一件看起来很苦逼的事情,它意味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把自己过得像个机器人。但对真正自律的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爽翻了。
因为你会发现,自己无需是个天才,也可以变得很厉害。无需依靠关系,也可以因为出色的能力得到重用。你可以不必焦虑,因为命运把控在你手中,你可以一天一天接近自己的目标。
你需要做的,只是每一天都往前挪动一小步,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