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书感想

一、本书和作者

《刻意练习》是学习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它可以帮你理清很多关于学习中模糊的概念,甚至颠覆了一些关于学习的传统认知。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作者埃里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的,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二、本文核心内容

1、为什么训练刻意铸就天才?天才不是天生的吗?

2、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应该怎么区分呢?

3、迄今为止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究竟是什么?

三、详细说明

3.1为什么说通过训练就可以铸就天才?

莫扎特是大家公认的音乐天才,在7岁时就举行了大型的音乐会,让音乐节广为震惊。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在4岁的时候,他就能识别各种音调,哪怕只是像音乐的音调,比如时钟报时的声音,甚至人打喷嚏的声音,他都能分辨出他们的音调。这个能力是极其罕见的,大约在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具有这种完美音高的能力。莫扎特这种完美能力一直被证明是拥有天赋的实例,似乎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天赋异禀。

真的是这样吗?

2014年时,日本一位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招募了24个2~6岁的小孩子,给他们进行一年训练之后,这24个小孩全部具备了完美音高的能力,也就是说经过训练他们就具有天才一样的能力。实际上,作者分析说,莫扎特所谓的天赋很可能也是训练的结果,要知道早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全职来教他音乐了,莫扎特每天要接收的音乐训练强度,要比那24个小孩还要高,所以是训练铸就了天才。过去我们觉得:在一些领域,有些人做的好就是有天赋,有些人就是没天赋。有天赋的人把他的潜能挖掘出来,他就能成功,没天赋你练死也没用,什么叫天赋,不就是天生的吗。可是作者打破了这个观点。

潜能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就像我们跑步可以锻炼肌肉一样,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就能训练出潜能。

这个观点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作者说人的身体和大脑其实是有极强的适应性的,如果我们通过刻意训练就能够改变我们的适应能力。比如:一个人做俯卧撑最多能做到多少?在1980年的时候,一个日本人就做到了10507个俯卧撑,这夸张吗?还不算什么,1993年一个美国人,花了23个小时做了46001个俯卧撑,天哪。人的身体极限究竟在哪里?通过训练可以让人的身体极限发挥到如此惊人。大脑也一样,大脑经过刻意练习后,是能够发展处过去完全不具备的潜能。在伦敦,由于伦敦s这个城市,道路条件极其复杂,GPS系统到了这里都会混乱,如果你要在伦敦出游最好的方式就是召出租车,可是要在伦敦做一名出租车司机,就很难了,他必须通过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测试。如果要通过测试,司机必须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有研究证明,这些经过高强度训练并通过考试的司机,他们大脑中负责导航的“海马体”比此前大了很多,也就是说这次训练改变了大脑的生理结构。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盲人身上,人在失明之后开始训练由手指触摸盲文,他们大脑中相关的部分也变得相当发达。所以作者说,我们可以通过大量训练来改变身体的适应性,来创造潜能和天赋,我们可以创造天才。

3.2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怎么区分呢?

那很多人可能就会问,为什么我也一直在上学,我也一直被训练,咋就没被训练成天才?那是因为你的训练方法不对。训练方法分为有效训练无效训练,我们大多数人常常陷入到了无效的训练当中,怎么区别呢?这是作者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想象一下有一个小孩正在练习弹琴,旁边的一位老师问他:“小朋友我看你每天都在练习,可是你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你能不能解释一下?”

学生说:“我不知道啊,我每天都在练琴啊。”

老师又问:“那你一天练多少次?”

学生答道:“十次到二十次吧!,

老师再问:“那你弹对了多少次呢?”

学生答道:“不知道,一次或者两次吧。”

老师又接着问:“你怎么练的呢?”

学生说:“我就是这样练啊,一直这样啊。”

这样的场景你熟悉吗?我们一直在写作业,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跑步,一直在下棋等等,可是我们即没有成为学霸、运动健将,或者象棋高手。为什么?作者说,那是因为我们进行的是天真的训练,虽然埋头在干,但是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事实上我们多数人对训练有三种误区:

第一种是练习可能没多大用处,我们的能力可能受限于我们的基因,比如我不擅长认路,我不擅长数学,我对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弱,没有办法做的更好。这些观念我们都可以听到,可是作者认为,这些观念我们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要有正确的心态。

第二个误区就是我们认为,只要我们练习的时间长了,能力慢慢就好了,但其实作者说,我们即使做的时间足够的练习,也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想想看街边下了很多年棋的臭棋篓子就知道了。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的方式进行训练并不能提高我们的成绩和表现,有可能让我们停滞不前,甚至能力水平有可能缓慢下降。

第三种误区是,我们只要足够勤奋,只要能够不断的提升成绩,就会更加优秀。比如我要做更优秀的经理,我要卖更多的产品,我要让团队更紧密的合作,那我就加倍的努力。这么说也不能说是不对,除非你有专门的恰当的训练方法,否则加倍的努力也不会有成果。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个最勤奋最刻苦的同学,坐在角落里,每天不停的学习,可是考试成绩都很糟糕,有效练习不等于长时间的练习,更不等于重复的练习,只有正确方法的练习才真正有效。

那什么才是正确的方法呢?作者说,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有目的的训练,什么叫有目的的训练?那么我们回到刚才的例子,那个弹琴的小孩子,他的训练方式可以是这样的。比如说他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比如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然后用恰当的速度弹完这首曲子,只要有不符合标准的就去找原因,重新练习。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小孩,每天使用这样的方法和标准来训练,他的进步会不会更快一点。所以,所谓有目的的训练,首先是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做法,积小胜为大胜,集跬步至千里。

其次,我们在训练中要专注,我们常常做的只是在练习,而没有认真的思考,像福尔摩斯说的,你只是在看,而没有在观察。另外有目的的训练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能够获得及时的反馈。如果你做完了题但是不知道对错,进步就会很慢。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跳出舒适区进行训练。一个业余的钢琴师他十几岁就开始学琴,到他三十年之后还用同样的方式弹琴,哪怕他已经完成了一万小时的训练,他也不会成为天才。为什么?他没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永远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练习,那这样的练习效率就极其低下,因此有目的的训练是要突破舒适区的训练,才能取得快速的进步。

3.3 迄今为止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究竟是什么

那我们是不是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就能成为天才呢?作者说还不行,尽管有目的的训练已经很有效了,但还不能成为一个天才级别的水平。要达到天才级的水平,就需要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最有效的练习方式,他也是有目的训练的一种,那什么是刻意练习?这就是这本书给我们的第三个的启示,我们在讨论之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的努力和勤奋训练的究竟是什么?作者说我们真正训练的是我们的心里表征,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说我们在思考事务时对应的心里结构。听起来比较抽象,我们举个例子。对于外行的棋手来说,他看下棋的方式,就是一个个棋子在移动,对于一个象棋大师而言,他除了看到棋盘上这些棋子的变化外,他还能看出两方的优势和劣势,接下来可能的走势,对手之间想的是什么,应对方案有几种。有没有发现,对同样一件事情,新手和专业人士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是不同的。换句话说,他们之间的认知模块或认知结构是不一样的,而这种差别就是不同的心理表征。对专家而言,他们能把大量的复杂的信息组织成一个个的认知模块,已这样的模块思考和处理问题,当他遇到新情况的时候,就能快速的调取过去的认知模块,从而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高效。比如踢球没经验的人,就觉得足球场上双方加起来二十多人在满场跑,有球到脚下抢就行了。专业的球员会发现规律,有人专门做过一个实验,就是让专业的球员去看比赛视频,当一个球员传过来球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然后让这个实验对象去猜下一步这个球员会采取什么行动,是带球还是射门还是传球,研究发现,越是优秀的球员对视频中下一步的判断越准确。也就是说专业级的选手和普通的选手,天才级的人物和普通水平的人物,看问题心里表征方面形成了关键性的区别。因此,理解这一点就理解了刻意练习的目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里表征,来思考问题。而刻意练习就是我们人类找到最强大最高效的训练方式。

3.4  什么是刻意练习呢

从严格意义上讲,判断是否是刻意练习,有两个标准:

1、你所训练的领域已经有了合理发展的行业,有了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标准和训练方法。

2、你必须有一个能够给你布置训练作业和及时反馈的优秀导师。

只有这两个条件满足,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刻意训练。可是如果按照这个要求,想要找到符合的一个行业,少之又少。比如国际象棋、芭蕾舞、音乐表演这类少数行业能够符合。像小提琴,它就属于少数的能够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训练的行业,因为他的技能组合非常标准化,而且小提琴的演奏方法也大多经过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训练和改进,如果你能找到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就能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甚至是最好的握琴方式,在跳宫的时候怎么样移动等等,这些方法如果你自己摸索的话,是要走很多弯路的,而有导师就会快点。因此在小提琴领域往往会有很多天才涌现,他们能够获得一流导师的训练,有成熟合理的技能和方法,只要持续的刻意训练,就能成为这个领域中的天才,但是我们大多数行业其实不具备这个标准的。

很多情况下我们从事的领域没有高效成熟的方法体系,也没有专门从事教练的导师,那怎么办呢?作者说,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尽最大可能用刻意训练的原则来训练。什么是刻意训练的原则呢?

首先你要明确你的高低效目标,就是我训练是要在哪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升。

其次我们要尽可能寻找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甚至经典的数据。目的就是能够让我们和这个领域中高水平的心里表征进行比较,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第三,我们要研究这些杰出的人士,他成功案例的背后,他可能的成功原因是什么。

最后就是我们要不断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反复训练和改进。

这四部就是刻意训练的原则。这个原则说起来很简单,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切实运用,效果是很惊人的。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早期呢,海军飞行战斗员的战绩其实非常糟糕的,1968年的前五个月,美国海军击落了6架越南飞机,自己损失了10架,也就是说击落的比自己损失的还少。而更夸张的是,飞行员发射了50枚对空导弹,结果没有一个打中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就不得不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提高我们飞行员的战斗能力,让他们快速的具备一流飞行员的水准呢?这就发展出了后来著名的王牌训练计划,这个计划是这样的。首先他们把最优秀的士兵聚集起来,让他们做教官,来模拟越南的战斗机战术组成红军。然后选拔仅次于这些教官的最优秀的飞行员做学生,组成蓝军。接下来就是让他们天天对战,因为教练组他们的经验更加丰富,常常把学生组逼到失败边缘,让学生在最紧急危险或者复杂的状况下做出战斗决定,一天的战斗结束,当天教官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复盘。教官分享他们是如何思考和判断战局,学员寻求改进的办法,第二天学员再带着新的办法训练。就这样持续反复不断的训练。结果到1970年的时候,这批美军飞行员再次投入战场。他们实现了击落12.5架敌机自己只损失一架飞机的惊人战绩。这套王牌飞行员计划巨大成绩的背后,遵循的就是刻意练习的原则。你看明确的目标,最优秀的老师,跳出舒适区,以及及时的反馈再加上周而复始高强度的训练。整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的应用。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说:这个方法真不错,不过好是好,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整块的时间去进行专门的训练啊。我还得养家糊口,还得找到优秀的导师,这个太难了吧。作者说确实如此,不过我们仍然有办法,完全可以不停下现在的工作,采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方式进行刻意训练。比如销售技能是个隐性的技能,不可提升。不过有家公司他就采用刻意练习的方式,在工作中培养销售经理的销售能力。他们公司每年都会把销售业绩最好的销售经理聚到一起讨论下一步的销售策略,往常这些会议流于形式,公司就想出一个办法,在下次开会的时候,把这些经理聚集到一块,挑出一个经理来模拟他们当前真实的客户,再挑出一个来推销产品。其他的经理在旁边对整个销售过程提供反馈。告诉销售经理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进行改进。第二天这个销售经理在进行一次销售,由其他人再次进行反馈,公司把整个过程用视频录下来,这样整个团队的销售技能都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全职脱产的培训,只要把刻意练习的原则融入到我们日常工作中,就能产生巨大的成绩。

不过你可能会说,如果我想提升的技能领域我既不认识杰出的导师,也没有这么多牛人的朋友同事,那怎么办呢?作者说如果没有导师的话,我们仍然可以用案例,用优秀的书籍同样可以实现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提高我们的能力。比如美国早期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早期受到的教育非常有限,所以他能够写出通顺的句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他自己又非常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本叫《观察家》杂志,他发现这个杂志中的文章质量非常高,就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可是他又不认识这些优秀的作者给他反馈,他就去模仿这个杂志中的写作方式。最开始他模仿这些作者怎么措辞,自己写这句话会怎么写,为什么他的跟我的不一样,他的好还是我的好。经过一段训练,他发现自己的用词提升之后,可是总感觉文章那不对。然后他发现到他文章的结构布局和别人的不一样,他就去把《观察家》杂志上的文章打乱打散,自己重新梳理,我写这篇文章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作者是有什么不同的顺序,为什么这么写呢。在他不断的揣摩和研究下,富兰克林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重的作家。他的作品《穷理查年鉴》和他的自传《富兰克林自传》都成了后来书籍中的经典。你看富兰克林其实就是运用了刻意练习的原则,他解决了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就是既想提高能力,可是又不认识牛人和专业的导师的问题。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特征。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我们只有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失败了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为失败,才能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想办法稍微逼自己一下,但不要逼得太狠,这通常会帮助你搞清楚自己的“停滞点”在什么地方。

3.5 我们应该如何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呢?

第一,让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第二,边干边学,它使人们熟悉练习的习惯,并思考如何练习。

第三,用王牌训练法训练,模拟实战。

第四,创建有反馈的训练工具。

3.6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小时候与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之间这种好玩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充满热情的第一步。那些日后成为杰出人物的孩子,其父母、兄弟姐妹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第二阶段:变动认真。尽管父母和导师可以采用许多方法来激励孩子,但动机必须来自孩子的内心,否则,它不会长久。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如果成年人足够刻苦,我们的大脑会找到相应的办法。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创新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各自的领域或者行业中工作了很长时间,已经成为杰出人物,然后再开始开辟新的天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