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这儿下了两场大雪。其中有一次一个乞讨的奶奶跪在桥上,雪花落满了伞面,那个奶奶纹丝不动。那天收入应该不菲,太戳心了。
某天晚班,下班的时候快凌晨一点了,那个奶奶还跪在人来人往的步行街,突然就有点心疼了,因为白天看到了,半夜也看到了,意味着这个以乞讨为生的奶奶睡眠很少啊。
一直好奇奶奶是怎么从桥上挪到步行街上的,有一天终于看到奶奶在左右旁顾,似乎在观察什么。每一次看到这个祈祷奶奶都是跪着纹丝不动,仿若雕塑一般。原来,她在观察路人,然后自己站起来了,那一刻我终于相信她是职业“乞讨者”了。
我们总觉得,善良被消耗。也总有“一升米”和“一斗米”的不同待遇。也愤愤不平,为啥四肢完整、衣冠整齐的人要流浪?为啥不能找一份正经工作?
是有逼不得已的苦衷?还是习惯了无所事事,到处流浪?因为行业特性,每天都可以看到流浪的人。他们衣冠楚楚,静静的坐在那儿,不喧哗、不闹腾,只是等客人走后,去翻看客人吃剩下的。有的客人会剩比较多,那时候会比较开心吧。
脸皮薄的乞讨者从来不会主动上前,甚至会迂回策略,等客人离开后坐在那儿,观察许久才下手。脸皮厚的直接动手查看,偶尔会和收桌子的服务员发生口角。
常来的流浪者,会熟门熟路的找到有插座的地方,从口袋里掏出充电线和手机,侍弄手机。也有的会带一副扑克牌,坐在那儿一个人玩扑克牌,仔细瞅瞅,那玩法我小时候竟然也是玩过呢,不知道他有没有抽出大小王。彼此间也会帮忙,比如说我们家的自动热水机,要先按“防烫保护”健再放“热水”,一个较为年纪轻的中年会主动告知年纪大的人怎么使用热水机。想来,较为年轻的中年是识字的,因为热水机旁边有使用说明。
城市里的流浪者越来越多,不愿意去救助站,不愿意回老家。可能在老家生活不便,可能负债累累,可能再也回不到过去。也可能就是喜欢城市吧,白天流浪夜晚选择24小时营业的餐厅或者书店。有的仅仅是借宿一次,常来的人大概各有各的故事吧。可惜,我尚不敢,上前一步去问他们的故事。虽然我足够好奇,但是会害怕。
有一次,我在书店看到书店保安人员拿着专业的设备在检查身份证。随时携带身份证,大约也是一个奇迹吧。
我会等他们观察过后在收拾盘子。有一次把一对情侣剩下来的凉面给了一位乞讨的奶奶,在她接过去的那个刹那,我其实是后悔的、也是害怕的。后来,还是静静的看她吃完了。有时候会害怕碰瓷,会害怕万一。
那个专业乞讨的老奶奶,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了。仿佛他们也是回家过年了。不知道是谁的奶奶?谁的妈妈?大约有家回,也算是一种幸福吧。我有点儿期待看到那个老奶奶了,当然,我也期望她好好的,不要再来了。
餐厅常来的这几位,大约是没有家可以回了。不然大过年的怎么还在外面流浪呢?我其实,挺诧异,现在的流浪汉都是衣冠整齐,还有手机来的。如果不是他们常常捡客人剩余的饭菜,我大约是不会觉得他们是流浪汉,靠捡食剩饭过日子的,也不知道白天的他们在哪里。也许,白天有份正经工作吧。仅仅是负担不起房租,或者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