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名师姐
03 校园生活
大理小吃多,各县特产不一。同学中有一个来自于巍山县,经常从家里带来巍山豆豉,特别下饭,引得大家总是厚着脸皮去蹭吃。食堂的功能仅限于购买饭菜。同学们喜欢买好之后带到教室外,靠着“美人靠”,一边吃一边聊天。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课间大门关闭,休息时间开放。当时特别羡慕离家近的同学,可以回家吃饭。学校食堂的饭菜实在不敢恭维。菜洗不干净,吃出虫子、烂菜叶,都是常态。
吃腻了食堂饭菜,周末是打牙祭的日子。当时大理虽为旅游胜地,却未经过度商业开发,物价不高。一碗炒饭2元,一碗米线或饵丝1.5-2元,足以饱腹。米线、饵丝、饵块、炒饭、乳扇、凉粉、豆糕、西米露、烧烤……博爱路、人民路、复兴路上,挤满了各色小吃,质优价廉,让人应接不暇。
高二的时候我和同学到洋人街找外国人练习口语,偶遇了一位来自芬兰的女士。我当时性格内向,英语口语磕磕巴巴,羡慕同学可以与老外毫无障碍地交流。对当时的我们而言,芬兰是一个仅存于童话世界中的国家。当时,我甚至没有出过云南省。第一次在大理古城看到黑人,惊叹于他们肤色之黑和牙齿之白,对比异常鲜明。
高二的时候,和同学跑去三月街卖矿泉水。三月街是白族的重大节日和街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苍山脚下举行。三月街既是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也有白族舞蹈和赛马表演。电影《五朵金花》中的金花和阿鹏就相识于三月街。我们在太阳底下背着矿泉水卖一整天,平均每个人赚了几十块钱。那是我第一次赚钱,也体会到了父母赚钱的不易!
04 娱乐与休闲
由古城南城门进城,一条笔直的步行街——复兴路贯通南北,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银饰。白族女性爱戴玉饰和银饰,几乎每个女孩都会在小小年纪得到长辈赠送的玉镯和银耳钉或耳环。大理人爱吃梅子,复兴路上开了好几家果脯店,出售水晶梅、话梅、雕梅、情人梅等腌制果品。一个个小小的移动摊位在店与店之间的夹缝中谋得一席之地,出售烤饵块、烤乳扇等特色小吃。
复兴路上还有文庙,相当于古城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馆,可以借书。我的18岁生日就是在那儿过的。生日当天傍晚,带着预定好的蛋糕,约上几个好友,到文庙中的亭子里,一边品尝零食,一边憧憬未来,生日过得既简单,又终生难忘。
文庙附近,是古城的“鲜花市场”。大理人爱养花,加之四季如春,气候湿润,最适宜种植鲜花。不仅山茶、杜鹃家家户户可见,还常以鲜花入菜,如菊花鱼丸、茉莉花炒鸡蛋、玉兰花炒肉片、牡丹花烧肉、玫瑰汤圆等。每日清早,文庙附近都有穿着白族服装的老奶奶摆摊出售鲜花。有山茶、杜鹃,有微型景观盆栽,有带着露水的万年青、玫瑰、满天星、康乃馨,还有用红线串起来的缅桂。缅桂又叫白兰,在云南较为常见。花色洁白,香味清幽浓郁,夜晚更甚,很受当地人欢迎。年轻姑娘爱将一串串缅桂戴在脖子上,形似珍珠项链。缅桂可几天不腐,香味非人造香水可比拟。
古城里唯一的一个公园叫玉洱园,进入要收1元门票。熟悉的人都知道从北边小门进入无人收费。公园不大,种满了山茶和杜鹃。周六同学们常去公园里看书、做题。当时我还没听说过辅导班和家教,古城里也没人想到干这个。不会的东西都是自己琢磨,或者向老师请教。
周日一般是休息的日子,或者逛街,或者爬山。
复兴路上有一家树人书店,出售各类考试用书、畅销书及杂志。周末逛街必然要到树人书店溜一圈,只看不买。那几年《流星花园》大热,树人书店有售。可惜当时的我并无余钱去购买课外书,只得站在书架前心怀忐忑地快速翻阅。每次看个把小时,去了几次,把书翻了一遍。
偶尔也约着几个同学去爬苍山,大概一月一次吧。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古城西靠苍山,东朝洱海,从学校去苍山要穿过三月街,行程约半小时。从山脚沿台阶拾级而上,不时偶遇骑马上山的游客。一条沿山而凿的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环绕在半山腰,名曰玉带路。大理夏季多雨,雨后山间云雾迷漫,行走在玉带路仿佛在腾云驾雾。以前苍山山顶常年积雪,如今由于气候变暖,夏天已难得再见到雪的影子。
来北京之后,我爬过香山、莽山,总觉得提不起劲儿,少了点爬山的味儿。一是人太多,爬山相当于数人头。二是山太矮,说是爬山,不如说是爬土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惯了苍山的美景,香山和莽山都成浮云。
2008年重游大理,发现古城周边的农田全被外地人买走,盖起了客栈。物价飞涨,米线涨到4元一碗,2011年再次涨到8元。心中百味杂陈,我突然意识到,大理古城已经面目全非,而我的青春也真正成为过去。
而立之年回忆青春时代,那三年的高中生活如同一场梦。真希望这场梦永远不要醒。
大理,大理,我的家乡,我的世外桃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