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几天正在看《他来了,请闭眼》,剧情走到最后,线索已然清晰。抛去种种专业剧评的角度不谈,我注意到了一点,那就是男主角薄靳言和反派人物谢晗都算得上是有伤的年轻人。
上心理学课时,我的心理学老师说过一句话,孩子出现的问题百分百都可以在他/她父母身上找到原因。这句话听上去貌似有些绝对,但是若仔细留心,似乎总能在生活中得到验证。
谢晗家境优渥,母亲是生物学家,他本人智商极高,文笔又好。看上去得到了普通人梦寐以求的很多东西,但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缺失,母亲长期的冷漠,使他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爱,渐渐扭曲了人格。在每次作案时,都要营造一个完美家庭,有着正面形象的丈夫(代入他自己),不许反抗只能屈服的妻子(对妈妈隐形的攻击),温厚的长辈和颇有天赋却被剥夺独立权的孩子。在案件的背后,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没有成长起来的孩子,挣扎在童年阴影里,寻求关注和理解的孩子。他的孤独如此强烈,已经扭曲到靠犯罪去获得一切。
主角薄靳言也是如此,他种种完美的特质虽有小说主角光环的因素,却使第二人格的存在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反差。作者伏笔埋得好。男主和母亲遭受家庭暴力,不得不开枪射死了继父,这也成为了剧情的出发点。在剧中,男主的老师一再安慰他,这不是你的错,你也是受害者。已经成年的他,嘴角紧抿,沉默不语。
在童年时,我们都是弱小的。即便有时早慧到能窥见成年人的一二世界,却仍然不得不承载着来自大人的错误,接受不知名的伤害。这份伤害,有时来源于父母,有时来源于老师,有时来源于陌生人。在午夜的网络世界里,你可以看见很多人在倾诉他们的过往。有的因父亲长期酗酒,自己厌恶至极却在面对问题时也习惯了用酒精去麻痹自己。有的因母亲过于软弱,善于转嫁压力,于是自己也变得自卑而多疑。有的因为老师一句话,长期走不出心灵困境……他们那时太小,无力抵抗,无力挣脱,成年后有的人意识到并试图摆脱,有的却待在习惯区域里,年复一年,面目全非。
相由心生,你在人群中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那些有伤的年轻人,他们表情麻木,并不生动,仿佛早已习惯了尘世间的一切,嘴角微微下垂,眼睛里没有光芒。普通而随意地湮没在茫茫人海中。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刺激事件,但是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却是最重要的,重要到你不得不接受它的操控,形成惯性而很难改变。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一切不可以改变。想要获得新生活,就得做出改变,要提醒自己不要重走旧路,要走出“舒适区”。被妈妈抛弃的男孩渴望爱,却又害怕再次被抛弃,所以不断地认识新的女孩子又不断地分手,每段恋情都极其短暂。他是在重复他幼年时被抛弃的情景,只不过他变成了主导者,把对幼年母亲的怨恨投射在了现在的女朋友身上。他害怕被抛弃,所以不断地去抛弃别人。要走出舒适区,一方面要和幼年的自己和解,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生活中不那么美好的事情,比如分离,比如衰老,比如背叛,比如死亡。只有坦然接受,才能让自己变的更强大。幼小的你没有力量去保卫自己,但是现在你却有足够的能量去做出选择和改变。问自己,“我快乐吗?”“我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去源源不断地汲取带给你心灵成长的力量,去行动,去改变,去活出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