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聊天的时候,提到了六艺,由于自己不是很确定六艺的具体内容,于是就打开百度搜索。
先是看了六艺,然后就在相关条目里看到了“三圣四书五经六艺七技八仙”这个说法。于是就重新学习了一边,感慨还是不少的。
在发表感慨之前,还是先奉上三四五六七八的权威解释。以下是百度知道里的相关原文:
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就是我们经常所看到的,佛像里面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叫西方三圣。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胁观世音菩萨,右胁大势至菩萨组成(此处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弥陀佛的左手边和右手边)净土宗崇拜对象。阿弥陀佛是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是代表喜舍。
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
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五经:儒家典籍《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
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根据部分诗篇考查,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搜集者的加工和润色而成的。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二是指《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七技:即骑士七技,马术,游泳,投矛术,剑术,狩猎,吟诗,弈棋。
这是骑士教育包含的几项基础科目,骑士教育就是世俗奴隶主子弟所受的教育,它同时也是一种培养为世俗封建主服务的、保护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作为中世纪西欧早期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而存在。
除骑士七技外,骑士的要求是勇猛顽强、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骑士美德是谦恭,正直,怜悯,英勇 公正,牺牲,荣誉,灵魂。
八仙:
一是指汉族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参阅《浦江清文录·八仙考》。
二是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晋]谯秀《蜀纪》以为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
三是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皆好饮酒赋诗,称为“酒中八仙人”。见《新唐书·李白传》。唐 杜甫有《饮中八仙歌》。
四是指西汉淮南王刘安最为著名的八位门客,即苏飞、吕尚、左员、田由、雷被、毛披、伍被、晋昌。相传刘安与八人服食仙丹后,俱成仙体。故后人称此八人为“八公”或“八仙”。
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新奇还是老旧?如果新奇,那么说明您和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库差不多,如果说老旧,那么,您帮忙看看我接下来的感慨,是不是有些实际的意义。
首先三圣,对于佛教,我是一张白纸,基本上是什么也不知道,但不知道不代表不尊重,我心里对佛教充满了敬仰。有时候会想,自己将来会不会也皈依佛教。对了,佛教讲轮回,道教讲成仙。这是我对佛道二教最深刻的理解,来自我的至交好友。
我对四书五经六艺的了解显然比三圣七技八仙要熟悉,后者基本上没听说过。
但前面的熟悉,也没有自信。四书五经,我不能数清楚。六艺只知道礼义数术。
四书,我知道三书:论语、大学、中庸,今天才确认,原来还有孟子。其中,《论语》是进了千家万户,上了电视台的,提到论语,我就会想到于丹,前两年那简直就是偶像,现在似乎没那么热门了。《论语》的内容简短深刻,对学习的人有很好的启发。《大学》,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买过一本,可是并没有打开过。真正开始知道《大学》的内容,是在一次到衢州南孔庙的参观中获得,因为那里把《大学》的全文以镂空的字块直接写在了墙上,我从头走到尾,读了一遍,身为其吸引和折服。《中庸》和《孟子》现在都在书房里,但依然没有任何可以算作准确的了解。
《五经》就更说不出来什么有见解的内容来了,《春秋》有耳闻,《诗经》有听说,但我并并不清楚它们隶属于《五经》,除二者之外,一概说不出。今天才知道《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而且还知道后来又有《十二经》。
六艺,我很关注,原因是我现在遇到一个读书的烦恼,烦恼什么呢?读的书很杂,门类繁杂错乱。为此,我查询人的知识结构,发现古人的六艺是学习者应该去尽力研究的。那么,六艺是哪六艺呢?百度曰:含义有二,一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二是指《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我所提的学习者要学习的六种技能。
七技,这个说法是今天才知道的,虽然其骑士教育我早些时候读过相关的书籍,关于骑士精神还曾经特别崇拜。现在看来,其强调的技能是没错的,甚至是现在看来都很超前的,但其阶级特性决定了在今天这个人人平等的社会里,不能把大家宣扬。但从当今的教育体系里看,私立教育正越来越明显地提供了骑士教育的内容。骑士七技,马术,游泳,投矛术,剑术,狩猎,吟诗,弈棋。这些在公立学校的重视程度是远远比不了私立学校的。当然,私立学校提供的不止这七技,还有更洋气的高尔夫等等。
八仙过海,这个我熟悉。小的时候,就是听八仙过海的故事入迷,然后语言天赋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但是,我今天还是特意搜索了八仙过海故事里,各显神通这个典故,八仙显示了什么不同的神通呢?
原来真的有答案:(以下是百度知道里的原文)
八仙过海是一种流传最广的中国民间传说。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八仙过海”,各自过海的神通:张果老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锺离打开蒲扇蛰脚底;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先前拐杖被吕洞宾变成了龙船,所以抱着葫芦过海的。
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