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大采购时,当琳琅满目的零食映入眼帘的那一刻,你是否会不由自主地从购物架上拿下一些?还是为了长远考虑,多买一些蔬菜水果这样的健康食品?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助理教授凯瑟琳·米尔科曼(Katherine L. Milkman)通过网络调查发现,在为当下选择食物时,人们不会过多考虑健康因素,倾向于选择喜欢吃的事物;而在选择以后吃的食物时,所选择的食物则更为健康。类似还有人们看电影时先看有趣的,而那些深刻的则沉没在硬盘里。
研究者潜入一家网上超市,网站中共有117种食物(比如饼干、奶油、冷冻蔬菜等),他们将食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约30种,随后招募“美食评定家”完成一个7分制里克特量表(就是从喜欢到不喜欢打分的量表),表达自己对任意一组列表中每一款食物的喜爱程度,以及对其营养价值的评定。
为了确保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评定更为客观,研究者还请了一些专家再次对其进行评估。最后,研究者统计了该网站在一年当中顾客们购买的食物,以及他们所选择配送的时间(第二天发货或几天后发货)。
研究发现,倘若配送的时间在遥远的未来,顾客选购的食物中那些健康营养的食物所占比重较大;反之,如果配送的时间就在近期,那些美味却不怎么健康的食物则在订单中占主要地位。
仅仅只是时间的差异,人们选择的食物却大不相同,这是心中的享乐小人与计划小人在搞鬼。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冲动感性的享乐小人和一个理性深邃的计划小人,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战争。耶鲁大学的乌兹玛·卡恩(Uzma Khan)教授指出,当需要对当下做出决策时,享乐小人会打败计划小人,这时人们会倾向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当为较远的未来做出决策时,享乐小人则会败下阵来,这时人们会倾向于选择自己应该做的事。
这是由于即时的选择提供的认知资源不足,让人无暇细细思考,只是跟着感觉走,选择那些让自己感到快乐舒服的事情。计划未来时,有了充分的时间,让人更周详地考虑问题,那么做出的决定便会更加理性一些。
想一想自己的拖延症吧,安排自己眼前的时间时,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刷个微博、聊个QQ、看个美剧,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喜欢这么做。不过我们总会将未来的自己想象得犹如脱胎换骨一般:我要好好学习,好好运动,合理安排时间,摆脱拖延症!
就像米尔科曼在研究中所发现的那样,在给未来选购食物时,健康程度会大大得到提升。如果现在为一周后的自己订购一堆蔬菜水果类的健康食品,然后把其他垃圾食品统统扔掉,那么一周后便只能乖乖吃蔬菜水果了。
既然我们总是将那些最理性、最健康的事情留在未来,从现在起,提前做好计划,不要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任何拖延的机会。这样,当“未来”成为“现在”时,便只能乖乖执行这些理性的决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