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一篇文章,就是童年时期父母太过完美,导致孩子抑郁症。
因为父母完美的表现,让孩子丧失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验的机会。
比如幼年时,摔倒了受挫了,在孩子还没有体验到情绪时,父母因为担心孩子伤心难过受挫,很快就伸出援手,进行安慰,中止了孩子的内在体验。
很多在成年后正常的情绪和状态中不懂如何处理和自处,比如难过焦虑紧张失败挫折等。
因为没有经历,所以成年之后,遇到父母不能再帮忙的事情,就会显得手足无措不知所措,人很容易就进入忧郁状态。
做父母是一场盛大的修行,用你的生命和品质去影响另一个的生命和品质。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别人代替不了,帮助不了,唯一能做就是分享他协助他。
这时候我们个人的经验跟经历就非常重要。用教导和讲道理是没有办法教会一个人的。分享而不教导。启发他,让孩子能够自内而外的去懂一个东西,明白一个道理,接纳一样东西。
我现在也明白了,为什么我没有办法去接纳很多情绪?甚至会逃避。或者当它们出现时,难于自处。因为在幼年时期的陌生和真空状态。
这是非常可怕的情景。试错都是年纪越小成本越小。
小时候摔倒磕痛了,对孩子就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从生活来看无足轻重。孩子可从中体验和经验很多宝贵的情绪状态和成长。
孩子面对学业会有很多自我的整合和成长。这是一个缓慢的必经过程。很多父母不但不能给予支持和关怀,还变成了绊脚石。孩子最大的问题不是面对学业,而是面对父母因为关心和爱的名义对自己学习造成的问题和干扰。你没有帮忙解决问题,而是从另一个层面制造了问题。
有句话说,如果你想要帮助你的孩子,伸出手之前,先想想,现在你能帮他,那成年之后,你能帮他交朋友工作生活,帮他获得成就感跟幸福感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请你放慢你伸出去的手。
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忽视带来的影响。忽视,会让孩子在缺爱和缺乏关注的情绪里不能自拔,产生很多幼儿决断,影响人生模式。
完美,是让孩子没有办法去体验跟经验这些情绪。两种导致的后果,差不多。
中国道家讲究中庸之道非常有哲理。不太多,不太少,刚刚好。度很重要。把握度,就看我们有没有走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