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 你连续几天熬夜加班,准备了一个项目的竞标方案,满怀信心地提交给你的老板,却被无情地否决;
- 为降低成本,你改进了一款老产品,投放市场三个月后,售后部打来电话,产品因设计疏忽产生了安全问题遭到大量用户投诉,所有产品要全部召回;
- 你每天都在为各种问题忙碌,却发现问题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急剧增加,你感觉很疲惫,经常陷入焦虑?
- ……
如果你被以上问题困扰而陷入僵局,《你的灯亮着吗?》这本书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个看问题的全新角度,让你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破除困境。
定义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尽快解决问题。但这往往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误区,导致治标而不治本,问题也会越解决越多,有时老问题的解决又会引入新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对问题的边界、范围、利益相关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不断观察,谋定而后动。很多时候,问题本身就蕴含着答案。
寻找问题定义之前,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 谁碰到了问题?(确定服务对象,明确利益相关方,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线索)
- 问题是什么?(要清晰准确无歧义地描述问题,运用多重思维模式,切中问题要害,让利益相关方在问题的理解上充分达成共识)
- 问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寻找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
当然,问题的定义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迭代,不断审视,我们永远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直到我们彻底摆脱了这些问题。因此,作者说:“你永远无法确定已经找到的问题定义是正确的,但是不要停下寻找正确定义的脚步。”
切换视角,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鱼总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说的是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总会忽略习以为常的事物,不纳入考虑范围。只有当解决方案出现时,那些习惯了等待因素被移除的时候,人们才会感到震惊。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的视野容易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而变得狭窄,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单一视角。从某种程度上能让人类的视野聚焦,但在看问题时容易片面化。好在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增加或改变看问题的视角。
当遭遇痛苦经历时,我们会进行反思。对许多人来说,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犹如电影回放,会不断强化对过去的痛苦经历的记忆,让自己更加痛苦,进而陷入恶性循环,这种情绪被称为“反刍”。人们更倾向于反刍痛苦的体验而非快乐的经历,变成“负能量源”,影响自己和周边人的健康。治疗反刍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改变视角”。如果能够把自己从当前的空间和时间中脱离出来,以自我疏远的视角(“上帝视角”)来观察和分析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经历时,就能够重建对自身的理解,以提供新的观点和方法解读自己的经历,反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摆脱对解决问题的执念,防止陷入“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误区
作者把不经过问题定义和审视就直接去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盲眼跳法”。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也会上瘾,因为它会给人带来成就感,让你深陷其中。然而,大多时候,我们正在解决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很多问题是我们想要解决它,然后才变成问题的,我们自己往往是问题的制造者。这实际上是陷入了一种“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误区”,这或许是源于一种英雄主义情结,也可能是我们不愿意进行深入思考,于是乎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对问题进行定义和审视,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是极高的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极简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