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村上春树这本《远方的鼓声》即将告一段落,我心里竟然徒生出些许不舍,像是得知马上要结束三年的旅欧生活,即将回到东京继续面对工作上繁杂事项那般,头痛、期待又不舍。
接触到这部作品是在12天前,当时正在上第62天写作课《生活在别处》,《远方的鼓声》中的某一段作为案例出现于课程中。我对这段作品衍生出许多好奇之心:一个人去到一块陌生的地域,在不同的城市辗转,从形式上看是在体验不同的城市生活,可又不局限于体验陌生的生活方式,比如按部就班坚持跑步、规律写作、看电影听歌剧赏音乐会,像是将原本的生活又重新搬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要不是因为旅居不同地方需要不停切换城市预定房屋,真有种错觉,他就是工作日规律作息,周末休闲看剧,再普通不过的当地人。把对城市的感知和自己的生活节奏融为一体,村上春树绝对是出类拔萃之人。
村上春树在游记开始交代了为何会开启三年旅居生活的原由,堪称典范:“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方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这也没什么不妥。毕竟听见了远方的鼓声。此时此刻,我觉得这是唯一使我踏上旅途的缘由。”
三年的时间里,他写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是众所周知的《挪威森林》,一部是《舞!舞!舞!》;一部短篇《电视人》;一部游记即《远方的鼓声》,并翻译了几本书。从有游记中便可得知,不仅旅行精彩,而且作品层出不间断,这篇是让我瞠目结舌的地方。换做是我,想必要么早已成谜于美景顾不得什么规律写作这档子扫兴致的事情,要么就干脆埋头专注于完成任务根本无心欣赏沿途风景,更别说还要应对旅途中频繁找房换房订房订票换票退票的事宜了。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早些年圣母心强迫症严重,跟朋友结伴出游总是大包大揽策划旅行线路,大到旅行目的地出游时间,房间交通订票,小到沿途停靠哪里在哪就餐、消费购物,统统一手包办,别人一路游山玩水尽情尽兴,我却一路提心吊胆生怕某个环节出现偏差。真是把大学旅游专业的本领发挥的淋漓尽致,就差头上戴顶小黄帽左手一副小红旗右手一只大喇叭高喊“**小分队,来来快点跟上队伍,不要掉队!”一趟三天的旅程便足矣让我劳神费力,回到家中愣是大躺三天才算调整过来。缓过神来,又是懊恼后悔没能好好放松欣赏风景。如此反复,乐此不疲。
事情在一年前有了好转,去年六月份我辞去多年的工作,心情竟然放松下来。八月份回到老家探亲,与父母我们一家三口人去邻近一座小城办事,事情结束后心情有点失落,于是在返程路上看到的一处公园闲逛散心。虽然北方的八月份已初现初秋的凉意,但那天的天气却格外温暖,内蒙古大草原上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飘荡,穿过一条弯曲的人行道,一大片向阳的太阳花映入眼帘,金黄色饱满的脸庞全都冲着我们亲切的微笑。在我们内蒙古的西北部这片区域,向日葵是常见的,不常见的是高楼丛立的城市中竟然存在如此大规模的种植地。更何况,硕大的广场上空无一人,我们三人兴奋放声高呼,像是和向日葵的一场对话,现在这里是只有我们一家三口的地盘。好心情被触发,接下来我们一起以地图上返程线路以轴线,查看了半径内能识别的景点,小小城镇竟也让我们找出三四个,这些平日里甚至不会正眼瞧一眼的地方,这一天竟然全部变成我们的旅行目的地,好不神奇。那天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看待风景的角度,还有我们一家三口重拾儿时和谐、好奇、欢乐的生活方式。今年我在同样的时间重回老家探亲,父母主动提及去年那场无意间的旅程,我们又一起策划了一场短途行。这一次,如同去年一般,我们一家三口分工明确,却又一起参与,风景照样美得不像话。
12天前,当我读到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节选片段时,他正因一天的照常跑步邂逅一处不起眼的风景,滕然使我联想到这两次的旅行。这些年,我和先生常年奔波辗转于不同城市之间,父母也偶尔来看望我们与我常住一些时日,尤其这段时间越发有种想让父母搬来这边定居的念头。也许,对于我来说这是工作所需,是生活的一部分;可对于日益年迈的父母,这样是不是意味着,如同村上春树先生那般身如浮草般动荡不安的生活,沿途的风景固然好看,也需要有一种类似规律跑步、坚持写作这样固定安稳的生活模式,尤其是在一片陌生的区域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