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六一,从早上开始朋友圈就是照片、礼物、大餐,而我,一直到10点多都没挑出合适的照片发圈,也没想好说点什么,因为儿童节我啥都没给花卷买,虽然中午约了她出来吃饭,但总觉得今天不发圈,像是少了点什么。对,就是节日里所谓的“仪式感”。
早上出门,朱sir还笑话我,这几天嘴边老是挂着“仪式感”有什么意思。在他看来,这就是矫情的表现。其实他不懂,“仪式感”是生活里的鸡精。
年轻的时候,谈恋爱那会儿,恨不得每天出去吃饭,鲜的不够,辣的不过瘾。什么2月14日,3月14日,7月初7,7月7日,天天都是“节”。发个红包,看场电影,总要不负那天,这不就是“仪式感”么。
结婚了,生了孩子,外面的饭菜不适合孩子,家里的饭菜少盐少鸡精。于是“仪式感”也就少了,老夫老妻了,发什么红包,看什么电影,什么都围着孩子转。
很多人都说:怎么日子越过越没意思了,一家三口,一日三餐,日复一日越来越没激情。
其实说没有激情了,就是因为没有“仪式感”了。
你不说也不表现出来,冷冷淡淡看起来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嫌麻烦什么都觉得没用,那爱,要怎么让对方知道?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仪式感不是说要搞得多么的正式、奢侈、复杂,也可以简简单单,一个礼物,为对方煮的一碗面,甚至是一句简单的关心都可以变成一种仪式。
5月份是最“矫情”月份,520=我爱你,521=我爱你,527=我爱妻,在我看来523也狠特别,可是那几天我只收到了一收歌《凉凉》……
其实很多时候,有的人是随大流的,发朋友圈,出去吃饭,还是发红包,不管你是随大流还是敷衍,亦或是连敷衍都懒得敷衍,都能感受到,你是不是真心的去做。
有时候,你觉得生活太粗糙,那是因为你没有想办法让它变得精致。
还有一些人,压根不觉得“糙”,觉得“作”,他们觉得什么圣诞节、情人节都是晒,是秀。那么母亲节呢,父亲节?一个电话,一件衣服,会让他们高兴很久,只不过他问并不知道这是所谓“仪式感”带来的愉快。
只有仪式感,才能让你放大每一种情绪,让缱绻在岁月中的日常琐碎,变成充满感动的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