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看一本书,好像是《我在故宫修文物》吧,里面谈到,刚开始修文物的人,即使从大学博士毕业了,也要有这么一个过程,就是板凳坐得十年冷,简而言之,把一个工作反反复复做几年,这似乎是在磨砺,有了这个过程,才能真正的修文物。
把急躁和慌乱,就这样一点一点磨没有了,让宁静和专注,一点一点磨砺出来,需要的不是几个星期,或者是再长一点,几个月,而是好几年,这里面有很深刻的成长哲理,做每一件事,应该都要这样吧,静静地,盯着手中,把一个动作完成无数遍。
就拿一天八个小时来算吧,一个小时我们做四十五分钟,这个动作我们可以完成多少次,假如再把一天换成三十天,甚至于是三百六十五天,这完全不是熟能生巧那样简单了,技艺的炉火纯青和心态的登峰造极,是在如此一种反复中累积出来的。
这是我上午削土豆皮时,拿起一个土豆,把去皮刀一下子,一下子的动起来,直到削完第三个,忽然有这么一个思想涌出来的,因为我在另外一本书中见过,对那些容易激动,且又精神浮躁的,有一个地方的人,就弄一筐土豆,把这一筐的土豆全部去皮。
这里好像还有一些要求,最严格的一条就是,必须一刀把整个土豆的皮去完,去掉的皮应该深浅相同,也就是皮的厚度,基本上不能有太大区别,一开始可以不限制时间,但是上面的要求必须完成,唯有这样,才能培养。
据说,木工师傅招收学徒,也要有这么一个过程,他会让学徒反复地收拾出来某种类型的木条,必须把很多块大的木头弄开,先要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把这几个部分,按照统一的标准,经过一两个工序,码好所有木条,整整齐齐的垒起来。
这也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人经不住这样的考验,一开始怀疑起来,总是觉得师傅是有问题的,一旦有这样的思想,马上就坐不住了,一个坐不住的人,很快就放弃了,所以,这个过程,既有淘汰,又有培养,一举两得。
任何职业似乎都需要这样,一开始必须有这么一个过程,好像打拳也是这样的,先要练习扎马步,马步一扎就是两三年,等把马步扎好了,再开始练基本功,这让我想到了庖丁解牛,应该也是有相类似的过程吧。
需要的都是对技术的熟悉和对心性的培养,反复在做,就是在反复走进,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甚至于这个时间用的越多,以后的发展前景也就越大,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在一开始,装装样子就过去了,有的师傅也很不合格,他们自己的基本功就不过关,更不要说教好徒弟了。
在教育上,刚入行的那些新老师,他们有没有这么一个过程呢?既然任何一个专业都必须通过这么三五年,那么,我们的教育在专业度上的要求又极奇高,这个过程应该来的更加一丝不苟,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备课,读懂自己要教的书。
用一个简单的动作来开启,我觉得就是写教案,用一个相对固定的方法,完成两轮教案的书写,可以参考资料,但前提是,有自己固定的格式,格式在专业化的实现上,许多时候是最重要的,必须一丝不苟,还要精益求精。
这个写的过程,应该做到全身心的融入,虽然教育是复杂的,但自己能够心无旁骛了,就能够实现,化繁为简归于自然,这能够把以前所学的,和将来要做的,也可以说是,每天在做的,有一个很好的衔接,把教育目标落地生根,需要这样的专注体验。
刚入职,每天有三四个小时,可以让自己雕琢一个动作的时间,就像我上面所说的,必须回到教育的最原始,研究学生是比较麻烦的,就可以从研究教材开始,这和其他行当有相类似的过程,需要我们做的也就是找到这个起步点。
这一点对于专业化来说,是有决定作用的,如果我们想要登堂入室的话,完成前几年的沉潜,不单单是为了技术上的突破,更为主要的是对心理上的实现,就是你能够觉察到,自己已经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了,这一点十分之重要。
我们无法在专业上自我认同,导致工作一辈子都是迷茫的,而认同是一种心态上的恒定,就是在我们想到自己工作的时候,能够极其鲜明的觉察到几点,继而来判定自己身边的这个同行,他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准,没有达到,就是滥竽充数。
各行各业,滥竽充数,犹如过江之鲫,我们常说一个词语“人浮于事”,许多人并非不想深入,能够拥有职业上的强烈认同,时让一个人在工作上获得无数幸福的前提,可他们以为没有太为精深的基础,就把一切也都失去了。
有的人说,很多人会走一个弯路,这就是环境的问题了,在一所学校,如果有这方面的培养,他们那里的老师,就会不自觉的找到一些方向,成长的也就非常之快,那里的学生和其他地方,你能够一眼就看出来,如果你也是比较专业的一个人的话。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学校,那里的老师只需要三五年,就会经历一个蜕变的过程,据我的观察,他们一开始就是从一些基本功走向深入的,因为从那所学校走出的老师,他们的专业素养特别强大,而他们在那里的生活,也是高强度的。
这让我开始探讨这样的专业问题,在学校层面我们培养老师,就像在教室里,我们要教育刚刚入班的学生,学生的身份也需要专业化的确认,他们在小学,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过程,可惜很多小学没有意识到,不能让一个学生像个学生。
这和教育者自己的不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来检查一下的话,就能够非常明显的发现,那些出了问题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者自身有特别明显的问题,这一点越来越多的被证明了。
任何一个行业的专业化,都应该是有一种行为的不断强化,就像我上面所说的,我们在这一个很简单的地方,让自己兀兀穷年,假以时日,自己就是那个最专业的,在许多事情上都有这么一个“一招鲜”,以点带面,是最好突破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要回头,去体验这么一个过程,在专注和心性的培养上,所有的巩固和努力,都是我们最好的超越,是对一个真我的完成,期待我自己可以走向深远,明白了这一点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