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快到了,来聊聊关于月饼券的事儿。
每每临近中秋,逛街的时候都会看到一堆手持“买月饼票”坐在路边的中年人,俗称“黄牛”,天河一带最多。我一直在想,我把月饼票卖给黄牛,我获益,那黄牛再通过什么手段获益?卖给其他人?其他公司?还是卖给月饼厂?我很想问问黄牛。
由于每次都不想把兜里的两张月饼券出售,认为还是换月饼比较好,所以一直没能把问题问出口。
后来无意看到一篇文章,把这种对月饼进行了“商品证券化”的每个环节都说清楚了。恍然大悟。
例如:
有一个月饼厂,生产了一张面值100元的月饼券,然后用65元把这张月饼券卖给经销商。接着,经销商用80元,把月饼券卖给某家公司。这家公司又把这张月饼券,作为中秋节福利,发给了员工。但某些员工其实不喜欢吃月饼,于是,他们用40元的价格,把月饼券卖给了黄牛,黄牛转手又用50元的价格,把月饼券卖回给了那家月饼厂。
原来月饼券的常规流通环节是这样的。但重点是,这个流转环节里,谁赚谁亏了?
我画了张图方便自己理解:
这是一个有趣的循环,首先,月饼厂用65元把月饼券卖出去,然后又用50元把它买回来,它并没生产任何东西,也无需交换月饼。
月饼厂赚了15元钱;
经销商赚了差价15元;
员工获得40元;
黄牛赚了差价10元;
由此可见,一张小小的月饼券,我们去兑换或不兑换都是赚了。
若不兑换,获甜头的是月饼厂、经销商、黄牛。
而公司虽然亏了,但起码送出了虚拟关怀,员工也就开心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