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抓关键词句,找出矛盾点进行深入分析,于平淡的语言中发现可讲的点
1、乐园,乐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而鲁迅笔下的乐园似乎只有一些野草,人烟稀少,这似乎是矛盾的,是用词不当?
明确:乐园的字典上的释义,和特殊情境下的释义,在这里乐园是鲁迅儿童时期美好的回忆
2、无限的趣味:斑蝥(俗称放屁虫)、蜈蚣(毒虫)等在成人看来似乎很煞风景,但在孩童的世界确是无限的趣味。
3、长妈妈给鲁迅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或是迷信,或是神话传说,但都有很多说不通的点。但鲁迅却深信不疑,甚至还说希望有老和尚送的蜈蚣,晚上乘凉时还有些担心,不敢看墙上;倒是有很多陌生人叫他名字,但是都不是美女蛇,似乎还有一种期待的意味。鲁迅在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40多岁了,不可能不知道这些都是假的,或许他应该理性地指出长妈妈为他讲述了一个迷信的故事,但他没有,反而将错就错,有着讽喻的意味,细细品味,这其中有着一种对小人物的宽容。
4、先生是一个很渊博的人,但他却不知道“怪哉”虫。明明是先生不知道,但我却说是我不该问,我应该好好读书,不管书本以外的事情。这里更能体现出封建地教育对儿童天性好奇、爱问问题的束缚。
5、课堂乱成一团,学生们各玩各的,似乎先生并不善于管理课堂,似一种散养的教学方式,误人子弟,一般会惹得人不高兴,认为这个先生不称职。而先生一本正经地读书,从对先生看书状态的描写可以却看出先生的可爱之处,看出这位老爷爷的好玩之处。
在鲁迅的笔下,寿镜吾先生他时而严厉,在教室里无人时,他会呵斥大家回来读书;但他又是一位慈祥和蔼的先生,比如行礼时,他和蔼地在一旁答礼;比如他备有戒尺、还有罚跪的规则,但他却很少用。
读这篇文章时,要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分析,走进儿童的世界,儿童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是好奇的,儿童只关心故事的趣味性,不管这个故事是否理性,如果以成人视角来看这篇文章会丧失很多乐趣。而这篇文章很多地方也是以谬致缪,一步步沿着错误的方向延伸过去,细细品味,有很多都是鲁迅语言上幽默的体现以及对自身的自嘲。是文章的精彩之处,而非败笔。
这篇文章对于景色的描写很出色,如“不必说……不必说……单说……”这里景物的选取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经过一番构思的,先是从低到高选择静物;再是从高到低选择动物;色彩鲜明,有碧绿、有紫红,有黄蜂……,乐音清脆,有低唱,有弹琴……很符合小孩子的心性,有声有色。文章中还有许多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很恰当的,可以以这篇文章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
这篇文章中隐藏着鲁迅的许多幽默,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来,试着分析。
参考文献:
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