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由董卿担任制作人的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朗读者》开播了,错过了第一期《遇见》的播出,如约守候在电视机前,静心等待着第二期节目的播出。
这期的主题是“陪伴”,为什么是陪伴?董卿做了很好的诠释:“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这诗意温热的语言,如涓涓溪流,似丝丝微风,沁入人心脾!
没有浓妆艳抹,没有华丽服饰,郑渊洁,杨乃斌,蒋雯丽,林兆铭,乔臻五位独特而美好的人,用本色质朴的语言,分享感人故事,朗读传世佳作,带给了观众,也包括我一段美好的陪伴。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童话大王郑渊洁,与父相约“你活多久,我就写多久。”成就了《童话大王》这本寓教寓乐的杂志长盛不衰32载。“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陪伴的背后是浓浓的父子情。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已到花甲之年的郑渊洁娓娓讲述父亲的陪伴故事,他的爸爸——86岁,但鹤发童颜的郑洪升坐在台下聆听,满眼的幸福,满眼的赏识,满眼的自豪。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童话,爱幻想、爱写童话的郑渊洁写一个月童话,钢笔管里一直有水,这让他认为因为童话自己的笔有了灵性,直到有一天半夜上厕所,才发现是爸爸在给他的笔吸水。因为把老师布置的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更改为《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被老师惩罚,书写检查,遭遇了请家长,开除的待遇后,这位可敬的父亲慈爱地对儿子说:“儿子,没事,我在家教你。”郑渊洁和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有惊人的相似,在老师自认为无法教的时候,爱迪生的妈妈也对爱迪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没事,我在家教你。”……
听了郑渊洁的故事,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受到了特殊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弊端:教师的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教育观念落后,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教师习惯于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评价方法及手段单一……相比而言,尽管当前学校教育仍存在问题,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教师着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既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体差异。相信在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办人民满意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不论何时,作为教师,尤其是如我这样的小学教师,应该谨记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所以,师者,爱孩子从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开始。
你说你是一个奇迹,我说奇迹的名字叫母亲
泪眼婆娑中,我听完了杨乃斌的故事及他的朗读,这个8个月就失聪的孩子,他的妈妈陶艳波在孩子上小学的年级,坚持把孩子送到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屡遭拒绝后,妈妈说:“儿子,我发誓只要我活着,就要让你有学上。”乃斌如愿上了小学,妈妈也成了儿子的同班同学,十几年的陪伴,乃斌不仅能与人交流,而且考入211大学,现就职天津市残联。“你说你就是一个奇迹,我说那奇迹的名字叫母亲。” 冰心的《不为什么》,乃斌献给了妈妈。
郑渊洁、杨乃斌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在我的周围,有很多的父母,借口工作忙,或者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把孩子送去辅导班,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不闻不问,一到考试,只拿分数说话,在这种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习惯,相比于父母陪伴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孤僻、胆小,缺乏自信。郑爸爸,杨妈妈,在孩子不公平的待遇面前,没有怨天尤人,用爱为孩子打开了另一扇窗,用陪伴成就了孩子的成长、成功。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感恩爱人又给了我一次生命
声音艺术家,电影译制的守望者乔臻老师,从《简爱》到《廊桥遗梦》,他的声音总是与一些英俊正直的角色结合在一起。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经历了癌症骨转移、三度心梗,乔臻七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你可以毁灭他,但不能打败他。与死神擦肩而过,除了战胜病魔的信念,离不开身边人全身心的呵护、精心照顾,感恩老伴又给了我一次生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乔老的爱人唐国妹亲切的称呼爱人为亲爱的大哥,尽管进入古稀之年,但夫妇俩对视的眼神仍然那么温柔,灿烂,如初见般美好!夫妇俩合作朗诵《我愿是激流》,那深情的对望,那欣赏的目光,传递给彼此爱的力量!
有人说“相爱容易相处难。”乔臻的故事很好的诠释了爱情保鲜的秘密,那就是责任、担当、尊重、感恩、欣赏!“最好的拥有是陪伴。”愿读到这篇文字的你拥有这份可贵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