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3.25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三〈八佾〉》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3.25子谓韶(1):“尽美(2)矣,又尽善(3)也;”谓武(4):“尽美矣,未尽美也。”
【注释】
(1)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2)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3)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4)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
【集注】
韶,舜乐。武,武王乐。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救民,其功一也,故其乐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逊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程子曰:“成汤放桀,惟有惭德,武王亦然,故未尽善。尧、舜、汤、武,其揆一也。征伐非其所欲,所遇之时然尔。”
【钱穆】
韶:又作,作招,舜代乐名。
尽美:指其声容之表于外者。如乐之音调,舞之阵容之类。
尽善:指其声容之蕴于内者。乃指乐舞中所涵蕴之意义言。
武:周武王乐名。古说:帝王治国功成,必作乐以歌舞当时之盛况。舜以文德受尧之禅,武王以兵力革商之命。故孔子谓舜乐尽美又尽善,武乐虽尽美,未尽善。盖以兵力得天下,终非理想之最善者。
[白话试译]
先生说:“〈韶〉乐十分的美了,又是十分的善。〈武〉乐十分的美了,但还未十分的善。”
【译文】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自译】
孔丘先生评论舜时的韶乐:“舞乐十分优美,主题也十分和善;”评论周时的武乐:“舞乐也十分优美,但主题却不十分和善。”
【感悟】
这一评论,是孔丘以仁德治国的政治理想主义的再次体现。按照孔丘先生的意思,天下就应该一代一代和平地传位给贤德者,既没有斗争又维持了完美的德政,这不是尽善尽美的事情吗?武王伐纣,虽然解民于倒悬,但毕竟是通过武力实现的,所以说他美虽美了,善却未必善。可是,圣人以后的两千多年,古今中外的历史明白地告诉我们,夫子的理想只是理想中的理想,除非美即丑,善即恶,那在兴替中谈美善就不能用理想来形容了。
【后记】
糖食腥臭,群蝇争而围之。而人则高蝇一筹,懂得用道貌岸然来掩盖丑态百出。若圣人有知,或悔其德者乎?
槐榆柳
2017年1月26日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