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在这里记录自己的每一天,用1000字,坚持1000个小时,我会不会发现那么一点点更美好的事物?我的生活会不会有一点点不同?我会不会对其他人产生那么一点点的影响?我不知道,但我想试一试。
简书的App是我弟弟推荐到我家的微信群里,从而让我得知并加入的。我正处在什么都想尝试一番的时期,所以我的手机有各种各样的App,用了不喜欢再删掉,后来觉得挺不错的软件就重新安装。我想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都是当下信息社会和市场中正在被洗脑的一群“上帝”。
当然,有太多人的手机App的丰富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数倍。因此,我只是想表达我获得这些App的渠道有哪些,以及我判定它们是否有机会留在我身边的标准。不知道这对市场数据分析的专业人士有没有一点点帮助。
掌阅ireader来自于我身边爱读书的朋友们,毕竟,对于买不起高端豆瓣的屌丝,通过每天签到赚取阅饼读书也是勤劳刻苦的一种体现。至于我一直留用至今,除了用它打发时间和在我父母面前作为我表演好学的道具,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特点值得多做叙述了。
唱吧来自于我身边几位十分热爱唱歌的堂弟。直到我在App里注册了账号,发见了一批早已在此相互关注多年的小伙伴,我才知道,喜欢唱歌的我在大学的时光里甚至至今是多么的out。我喜欢唱歌,不惜花178块在唱吧商城里买了一把在天猫只要39块的唱吧麦克风。现在,这把麦克风已经是各种杂音噪音交相辉映,但唱吧App一直都在,即便每天加班到深夜,即便如今的嗓音已成沙河,即便朋友们上传的作品声嘶力竭。
支付宝,我已经不记得它是什么时候进入我的生活的了。准确地说,马云大叔的计划实施的很到位,我现在出门基本不带现金。有一次,我去市区参加普通话培训,午饭自行解决。老市区,老城区,老店面,老板。我花了近1个半小时的时间才问到一家可以手机支付的餐饮店,这一个半小时,我被多个店家当作衣冠楚楚而心思缜密的骗子。从此,我出门开始带钱,20块。
B站也是从我那个五花八门的堂弟口中得知的,用它我只看两个节目:吃货木下/吃播。至于我是个看见美食不能自已的小胖还是个为了减肥饿对吃播的A4腰,大家自己YY吧。只是这个网站的涉猎范围之大,丰富性之广,我真心认为用过的朋友们都会点头。我甚至一度产生过要不要参与大胃王团体的念头。当然,这在我吃了两份沙县拌面扁肉之后就彻底打消了。
开眼和B站在同一天入住我的手机。美,很美,极美的。这是我对它形容,甚至一度当我看到它近期推出的作品没有我期待的美感时,会有卸载又觉得可惜了的冲动。坐我办公桌对面的妹子也在我的一次午休视频风暴中爱上了这个软件。她说,这对我们做设计的来说,还是比较塑造审美力的。
主要的几款App就是这样,我想,大家的使用也无外乎基于实用,比如叫餐的饿了么,团购的美团,打折的大众点评等(为什么我想的都是吃的)。基于涉猎,比如豆瓣读书、A站、B站等。基于审美,比如蘑菇街、设计君。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常用且好用的App,推荐起来吧。当下的消费者多少也都是有头脑的,用过了,好用的,自然会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