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算是比较勤奋的,早上一般不喜欢睡懒觉,能够连续每天跑6公里。挺勤奋的啊,怎么能说自己懒呢?
第一次发现自己懒是在膝盖感到明显不适之后。之所以会受伤一方面是因为太喜欢跑完后的快感,另一方面是有些急功近利,想着体重秤上显示的数字小一点再小一点。而最根本原因是自己脑子的懒惰,懒得考虑身体的感受,懒得去看一些关于跑步的理论知识和常识,并且还给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身体素质挺不错的,应该没事。"
有好几次,在读完一些文字后,想写读书笔记。一些想法在在脑子里盘旋了些许时间,刚要写,却发现不知该如何表达,于是放弃了。这不是懒,是什么,是脑子在懒的思考。
这种思考上的懒惰在自己练习英语的初期也体现的相当明显。我一直觉得“人生是需要试错的”,比如有时候我在生活中因为经验不足,跌倒了,我会安慰自己"没关系,人生需要试错,只有体验过了,下次才会知道去避免再次犯这种错误。" 甚至在开始系统的练习英语之前,我扔是抱着这种"试错"的心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举例:一开始我打算从模仿名人演讲开始,练了几次后发现不行,有的地方连听都听不清楚,更别说模仿了。于是开始从简单的清晰的英文歌词开始练,这次好多了但是还是有点吃力。我的想法是“多试几种方式,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的”。但是后来,偶尔的机会关注了“恶魔的奶爸”微信公众号,发现里面推送的一系列文章来教你怎样系统的训练自己的英语技能。忽然惊讶的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懒惰,懒得去思考“如何更有效的给自己的疑问找到答案。”为什么之前没想着从互联网上找资源呢?互联网那么多有成就的人在分享已经相当成熟的学习经验,自己却在那花大量的时间在那试错。而查询互联网并阅读的时间远远是小于自己试错的时间的呀,我原来只是看起来很勤奋而已。不懂得思考的我是如此可怕,都说没有文化很可怕,如今觉得不知道自己没有文化更可怕。
现在看来,当时并不懂得去思考“如何能更有效的获取有效学习方法?" 也不懂去思考“是通过试错来获取学习英语的方法呢?还是通过阅读能更好的获取学习英语的方法?”。而之所以不懂得按那种模式思考,是因为自己没有意识到"试错"的局限性。真正意识到这种局限性是在阅读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这一小节。
以下文字摘自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体验”、“试错“和"观察”,都是存在局限的。首先,不是所有知识都可以通过某个人亲身体验而获得。比如,地球的构造究竟怎样,没有人有能力去体验;太阳的温度究竟是多少,只能通过推测。其次,还有一些知识很难通过试错获得。无法想象一个股票投资者通过试错进行决策,因为试错的结果往往无法承担。最后,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观察获得。历史研究者无法亲自观察几百年前的历史;伽利略发明高倍望远镜之前,凭借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太空也相当有限。
于是,“阅读”就成了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
今天,只要拥有足够的阅读能力,任何人都可以获得过去难以获得的“博士“级的知识。
所有用过“饭统网”或者“大众点评网”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体会到使用文字共享信息和经验的好处。即便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也没有办法详知所住城市每一处吃吃喝喝的好处。没有这种文字的共享,人们就不得不退回“石器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阅读”突破了个体的“体验”或者单纯的“试错”的种种局限。“体验”往往只能局限于自己,而“试错”也受限于自己的阅历。然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知他人的“体验”和“试错”结果(即所谓的“经验”)。可以跨越时间、空间,更不用说跨越种族和国度—文字翻译工具越来越先进,而掌握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的人数也在不停地增加。
【令我比较惊讶的是,我之前也有通过“阅读”来获取体验的经历,比如说在去一个新地方之前,我会从网上查看一些攻略。想买本新书,会逛豆瓣。但为什么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英语”方法时,偏偏忘记最好的方式是查询互联网呢?一方面说明自己的心智不够成熟,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说明平常思考的太少,甚至就没有思考,不知道要去思考。这是最可怕的。】
【由此看来没有意识到“试错“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之前没有读到这段文字,由此看来,阅读非常重要,正确的思考非常重要。】
反过来
【脑袋的勤奋督促自己思考“如何更有效的学习”→思考后得到“阅读可以使人更有效的学习”→开始阅读→思考阅读的内容→将思考后的结果运用到生活和不同的技能的学习中→生活得到改善→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接着阅读.....如此反复循环,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
用前几天看到的一段话总结一下:
【做事情一定要有大局观,自顶向下看问题,把握问题最重要,不要用战术性的勤奋掩盖战略性的懒惰,不要用事务性的勤奋掩盖头脑的懒惰。】
成长的路上,每往前迈一小步,都需要很艰难的挣扎,但只要你迈出去了这一步,你就会发现那挣扎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