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就被灌输了一种思想,就是早起的人更容易成功,李嘉诚,乔布斯,王健林都是早起的代言人。也有人列出了早起的一大堆好处,早起精神更好;早起效率更高,早起让你的时间更多等等。关于写早起的文章也很多:
《改变,从早起开始》
《早起的人生,到底有多赚》
《比你有钱的人,起的比你还早》
曾经我也一度相信早起的人更容易成功,但随着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我从这些书中得到一些知识,这些知识让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早起。
01 为什么有的人不适合早起?
从《睡眠革命》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世界上有两种不同的人,分别是猫头鹰类型和云雀类型,这两种类型的人有不同的睡眠习惯,所以起床的时间也不同。
猫头鹰型:猫头鹰型也被称为晚起星人,这种类型的人在晚上的时候,精神特别好,做事效率也特别高,他们习惯晚睡,早上则不喜欢早起。
云雀型:云雀型也被称为早起星人,这种类型的人一到晚上就容易犯困,在晚上效率特别低,所以他们习惯早睡早起,在早上的时候精神特别好。
据科学家调查发现,睡眠类型是由基因决定的,早起星人约占总人口的24.7%,晚起星人约占26.4%,而其余的近半数的人都处于两者之间,有些人更偏向于晨型,有些人则更偏向于夜型。也就是说在中国就至少有3.7亿人是不适合早起的,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早起。
02 为什么你看到的成功人士都早起,因为那些晚起的没人写。
我们经常在文章中看到一些名人有早期的习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每天早上四点半就起床跑步,跑步结束了就开始写作,他把他的成功归结于早起,这只能说明他是个早起星人而已,并不能证明早起的人更成功。
人们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归因谬误”,我们喜欢把看到的某一要素,归结为全部原因。我们只看到树上春树早起,而没看到他的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他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人生经历,写作方法等方面,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有多个方面构成的。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就属于晚起星人,他于201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一直不是一个早起的人。”据报道,他在早上8点左右起床,比传统高管晚起了几个小时。
不要喝了早起更容易成功的鸡汤,就觉得如果想要成功就要早起,还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作出最适合自己的作息计划。
03 比早起更重要的是,一天的工作效率。
我也坚持早起一段时间,刚起床的时候确实感觉整个神清气爽,有可能是生理原因,也有可能是心理原因,但是一个小时过后整个人就开始感到非常的疲惫,如果不去睡觉的话,一天的做事效率就变得特别低。
《稀缺》一书中多次指出睡眠的重要性,睡眠对生产力的影响非常惊人:科学研究多次证实,睡眠不足的员工,其积极性会变得更低,犯的错误会变得更多,而且还经常会出现头昏脑涨的现象。长期睡眠不足所累积的效应会变得更加严重。随着效率越低,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睡眠时间越来越少,生产力最终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本来早起的意义,是为了比平时多出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如果因为早起而导致整天萎靡不振,工作效率变低,反而是得不偿失。
04 你与成功者的差距的并不是早起,而是时间的颗粒度的管理。
2016年12月,网络上流传一张王健林的行程表。这位62岁的中国首富,早上4点起床健身,然后飞行6000公里,出现在两个国家、三个城市,最终,晚上7点赶回办公室,继续加班。
我们可能看到的是王健林4点就起床,而刘润老师看到的是王健林时间颗粒度很细,大约是15分钟。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管理时间的基本单位,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越细,代表他时间的利用率更高。
例如我把写文章的时间定在晚上,而你把时间定在晚上9点到晚上10点。那我们两人的时间颗粒度就完全不一样,我是以一个晚上为单位,而你是以一个小时为单位,你的时间颗粒度比我细,你利用时间的效率当然就比我高。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鼓励大家睡懒觉,也不是鼓励大家晚上要多熬夜。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睡眠类型,而不是一味的相信早起就能成功。
不管早起还是晚起,高效的利用时间才是成功的根基。
我是蓝子鱼(lanziyu0721)欢迎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