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时代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新的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这门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电教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还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全部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有利于我们能更生动地创设教育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激发其创造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题时,先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组合图形”间相结与内含的关系,再由观察计算机网络展示的各种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提出: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想?学生回答,看该实物图近似于什么图形,就运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机将实物图变化为规则图形后再提问:现在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发现尽管变化成规则图形,但因为没有学习过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故还是无法计算。此时我就追问: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议论纷纷,有些说我们先要把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并利用相加或相减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课题的提出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后,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种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
学生充满好奇心,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被释放出来的,在新授前,我首先复习了一个物体在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指出本节课要学习两个物体运动的应用题,电脑显示两只小企鹅运动情形,憨态可鞠的小企鹅在慰蓝的天空下,洁白的冰雪上一忸一颠地迎面走来,“当”地一声“碰头”。画面上出现“相遇”两字,美丽的画面紧紧地吸引学生。我不失时机地问“小企鹅出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方向、结果怎样?”重放一次画面,学生热烈讨论,积极发言,这样不用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就理解什么叫“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和“相遇”,接着用电脑显示“准备题”,问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多少?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相距的米数有什么关系?通过分析每经过1分、2分、3分钟后两人之间距离的变化,进一步理解什么叫相遇问题?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相向运动求路程”电教媒体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这一教学难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身心俱悦,将知识巧妙地融入优美生动的画面中,激发学生探研问题的兴起,突破为新知的学习创设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已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学生。只有通过自已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被真立掌握和灵活运用,在新授阶段,我用幻灯打出例题,让学生认真读题,深刻理解题意,帮助学生画出线段图,这时我用电脑演示小丽、小强相对运动的动画片,我直奔主题提问:“相遇时小丽走的路程是哪一段?小强走的路程是哪一段?两家相距的米数与两人走的路程和有什么关系?为了照顾差生,我又回放一次画面,这时,全体学生开动脑筋,百分之九十学生举手要求发言,得到教师的肯定,正当学生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中时,我又问“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学生的思维又回到题上,我回放一次画面,让学眼、耳、脑并用仔细观察,画面上时钟“哒哒”的响着每走过一大格发出“当”声悦耳动听声音,这时,小丽、小强各走一小段,四个“当”响完,两人相遇,我问:“两人同时出发一分后,共行了多少米?4分钟后,一共走了几个(65+70)来?学生展开讨论,得到“先求两人每分钟一共走的路程,再求4分钟一共走的路程,这里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声、光、影并茂的优势,使学生视、听、说有机结合,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新知识,感受到主动求知的乐趣,增强求知的自信心。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让想象张开翘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它不受客观条件、时空的限制,电脑正好能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活动,我在学生巩固新知后,用电脑演示“两辆汽车同时、同地背向而行求路程”和“两列火车从两地不同时出发相对行驶相遇求路程”的运动情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用新概括出的规律创造新的知识,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求异思维,培养和发展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把课又推向一个新高潮。
五、注重学法指导,变“授鱼”为“授渔”。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尽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什么事情、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信息技术同样具备了两面性,它让学生对基础更掌握不牢固,学生容易产生惰性心理。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