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
马云像发现新大陆,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于是他花重金在美国买了一台486电脑,兴冲冲地扛回了国。
回到杭州的当天,马云就召集了24个人来到他家里,说他有重要事情宣布。
那时马云的翻译社经营得并不好,要不是他带着大家去义乌进些鲜花、礼品、袜子拿回来卖,他连房租都交不起。
虽然此时的马云创业并不成功,但他一下就能召集24个人,所以你不得不服马云的号召力。
大家到齐后,马云披着毯子缩在沙发里,唾液横飞地讲他在美国的见闻,最后他说他想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问大家有什么想法。
大家一连问了马云5个问题,结果马云一个也答不上来。
所以最后投票的时候,有23个人投了反对票,只有一个人说:
要不试试?
这个人叫宋卫星, 为了表示对马云想法的支持,他拿出了所有的积蓄:
1万元人民币。
于是,1995年,杭州文二路的一间12平米的民房里,一家名为“中国黄页”的公司成立了。
所以说,“机会总是留给眼光独到之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还有句话你也得信,那就是:“猜中开头容易,猜中结局却很难。”
几个月后,宋卫星要结婚,那时“中国黄页”也不死不活,在未婚妻的强烈要求下,他鼓起勇气去找马云退股。
马老师也很大气,直接给了1.5万。这么算来,年化回报率超过了50%啊,小宋同志很开心地拿钱走人。
圈内人评价这事儿,有句经典的话:因为一场结婚,错过了一个时代。
1999年5月,蔡崇信还在投资公司Investor AB担任亚洲区高管,他特意跑到杭州找到马云,准备帮一位台湾朋友谈收购的事。
结果两人见面后,蔡崇信发现马云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公司,他只是刚上线了一个网站,网站上有2万8千个用户,收入为零。
但看腻了华尔街精英和硅谷新贵的蔡崇信,发现马云和他们完全不一样。
一般人见到投资人,话里话外都是钱,眼里冒着金光,但当时马云从头到尾都没谈钱,他只是激情澎湃地谈论一件事:
伟大的愿景。
而当西装笔挺的蔡崇信走进他们的办公室(湖畔花园马云的家里),他看到门口摆着十来双鞋,房间里散发着脚臭味。十几个人都挤在房间里,地上铺着床,累了就可以直接躺下睡。
蔡崇信当时就想,这个人这么穷,还其貌不扬的,居然能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不得了啊,将来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于是蔡崇信有了加入这个团队的冲动。
但当时蔡崇信并未向马云表明心迹,回到美国后,蔡崇信和太太吴明华说了自己的想法,吴明华吓了一跳,她非要去看看这个叫马云的,到底是何方神圣。
后来马云带着他们夫妻俩泛游西湖,船划到湖中心,蔡崇信突然说:我要加入阿里巴巴。
马云吓了一跳,差点掉进湖里。
他告诉蔡崇信:“我只出得起500块一个月。”然后是各种推辞,毕竟对方是王炸级的神仙人物,他要不起。
结果这时倒是吴明华当起了说客,她对马云说:
你就让他加入吧,否则他会后悔一辈子。
嗯,有时婚姻也能让你拥有一个时代。
关键时刻,蔡崇信找到自己的老友,高盛亚洲区主管林夏如,听了蔡崇信的介绍,林夏如也决定去湖畔花园走一趟。
在闻过满屋子的脚臭味后,他也被阿里团队打动了。
1999年10月,高盛和阿里终于达成协议,5家机构投资阿里500万美元,占股50%,其中高盛出资额为330万。
马云终于有钱给大家发工资了。
有了高盛的背书,日本软银的孙正义也瞄上了阿里,想要投资。
但此时的马云觉得自己已经不差钱了,于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带商业计划书,也没有PPT,空着手就跑去和孙正义大谈特谈了一通“伟大的愿景”。
结果孙正义恰好是一个喜欢听“伟大愿景”的人,才听了6分钟,就打断激情演讲中的马云,说:我要投资。
结果这一次,阿里拿到了2000万美元的融资。
还好有这两笔融资,不然阿里很难熬过2000年,因为那一年,互联网泡沫泛起,资本寒冬袭来,无数互联网创业公司死在了21世纪的开局。
阿里烧了几年钱,再度陷入窘境,直到2004年,蔡崇信又为阿里筹集了8200万美元。
在此之后,阿里才彻底“脱贫”。
就在阿里上市的前一年,马云跑到黄奇帆的办公室。
当时黄奇帆担任重庆市的市长,中午他俩一起吃面,黄奇帆问马云:
“你现在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事还没有做成?”
黄奇帆原本只是想和他谈谈人生,结果马云来了一句:“我想搞个贷款公司。”
黄奇帆说:“你是浙江的老大公司,贷款公司地方政府就能批,这有什么难的?”
马云:“我们浙江义乌、温州这会儿小贷公司在整顿,全部冻结了。”
马云说这话是有历史背景的。
当时,一场金融风波了席卷浙江,全国各地的街上都可以听到一句话: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老板黄鹤欠下3.5个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
当然,当时卷款跑路绝不只是做实业的黄鹤。
黄奇帆就说:“你如果到我这搞小贷公司,只要不搞P2P,我三天就帮你全部办完。”
之后马云就在重庆办了两个小贷公司,一个叫花呗,一个叫借呗。
现在蚂蚁金服100亿的利润,其中有45亿来自这两家公司。
用黄奇帆的话说,这就是蚂蚁“吃饭的家当”。
当你把一个事件放到一个时代去看,会变得特别有意思。
后来马云带着大家离开了中国黄页,又在北京的外经贸部干了一段时间,但也没干出什么名堂。
于是,他带领七八名员工,来到长城上边团建,边开会,说不准备在北京干了,要回杭州创立一家伟大的公司。
同时他给大家提供了三条选择:
一是推荐他们去雅虎;
二是推荐他们去搜狐;
三跟他回杭州创业,但工资比现要少,只有500块,每天还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当这些年轻人迟疑之时, 马云大声说道:
“回去吧,从头开始,建一个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众人纷纷响应。
能把失败描述得这么婉约,把降薪说得这么艺术,这世界上也只有马老师了。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死心塌地,除了马老师的个人魅力外,大概是因为他们确实也没地方去。
马云曾说过:“我们初创团队的人,都是没人要的。”
这还真不是谦虚。
当时有个叫雷文超的同学,他是18罗汉里唯一一个名校毕业生(美国普渡大学),而且还是硕士毕业,但他很快觉得阿里容不下自己的才华,便另谋高就。
剩下的人,全都没啥背景和家底,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的,在体系外的蛮荒之地,只有死磕一条路了。
到了2007年,当淘宝网的销售规模达到了数百亿,孙彤宇正春风得意,阿里董事会却毫无征兆的发了一份人事通知:
孙彤宇卸任淘宝网总裁一职,去海外商学院进修学习。
翻译过来就是:你被炒鱿鱼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传言很多,咱不去阴谋论了,比较靠谱的分析是,两人的性格太相似,所以很难兼容。
孙彤宇也是那种激情强势的做派,有点管理经验的都知道,搭班子要讲究互补。
一把手天马行空,二把手就得严谨务实。
一把手威严,二把手最好怀柔。
如果两人都很刚烈强势,那就要命了,最终会演变成阿里姓马还是姓孙。
结局我们当然都知道了,阿里属于姓马的,当然还有马背后那些朋友们的。
而孙彤宇老婆彭蕾,却很符合互补原则,所以后来开始主政支付宝,成为马云的左膀右臂。
这就是阿里“两父一母”的由来:
马云是“阿里之父”,孙彤宇是“淘宝之父”,而彭蕾是“蚂蚁之母”。
孙彤宇退场后沉寂了几年,直到后来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了拼多多,似乎也是为了完成某种执念。
特别提醒:
1.本小诗纯属虚构,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他不一定是他!
2.本文收费阅读,每篇打赏1元起,包年150元,包月20元,你的打赏,让我看起来你很美很美、很帅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