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人,经常会对你说类似以下的话:
1、“那个谁家的儿子太孝顺了,母亲自己去搭个车都很担心,要赶紧打电话问问到了没有,不然自己开车送。”
2、“谁家的儿子(女儿),好厉害,在XXX上班,待遇特别高,家里很有钱。”
3、“那个XXX好厉害,年纪轻轻就赚了很多钱,还很孝顺父母,生了两个都是儿子,真是太幸福了。”
4、“XX师父(老师),真是太慈悲了,将XXX的身上的众生往自己身上度,把别人的业都扛在身上。”
5、“XX师,修为越来越高深,精进,讲经越来越好,慈悲如佛祖一样,明心见性,大智慧呀。太感动了,每次都被师父感动得不禁落泪。”
6、“哇,你知道吗?XXX已经吃素十年了,太殊胜了,真是了不起呀,慈悲,修为精进,佛菩萨转世呀。”
7、“你知道吗?XXX嫁给了XXX,太会挑老公了,挑了个那么有钱的老公,都不用干活了。”
好了,不再举例了,类似的话语,我想在你们身边都不乏常常会遇见吧,而且说这些话的人,不是自己亲人长辈,就是自己父母家人,乃至亲近的朋友。他们恐怕难免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自翊为:修行人。说是修行人,是因为这些人,有学佛的,学道的,学基督的等等。当然,我身边学佛者居多,所以,我依旧以学佛者为例来讲以下话题。
丑话得先说,我没有对宗教有攻击,我很尊重宗教信仰,而我要说的是盲目的人,是人的问题,不是信仰的问题。
有人告诉我:学佛就是得放下“我执”。嗯,没有错,我认可,得放下。但是放下“我执”就意味要不分一切的去赞美别人吗?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只是看见别人的优点就盲目的赞叹,那么对方也许会因为你没有说出他的缺点而被你误导,这就不对了吧?可能这么说,依旧很迷茫,那我用个例子来说。
举例话题:“XXX师父,真是太了不起了,把别人的业都扛下来,太慈悲了。所讲的《XXX经》讲得太好了,比XXX师父、XX老师讲得都好,这个师父说,要把所有经书都看过讲一遍,看看跟如来佛祖说的是不是一样。真是太令人感动了,明心见性的大菩萨。”
好,就这个话题,知道这么一句“夸奖”有多少问题吗?这哪里是夸奖,简直就是入魔的引导呀。
第一,“把别人的业都扛下来了,太慈悲了。”这句话的问题就很多,第一点呢,佛门很讲究“因果”、“轮回”,那么假如一个人造业,可以有另一个慈悲的人来悲,那么这个天道,还有正义可言吗?个人造业个人扛,人身在世,造业同时就是因,了业则是果,因果天定,有因有果是自然规律,什么叫帮别人扛下来?所以,这不叫帮人扛业,而是断送此人了悟真谛的机会。第二点呢,这就慈悲了吗?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还有一句话说:愿无间之中,只余我一人。还有一句话: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这是不是慈悲?是,我们必须赞叹有这种觉悟的人,但是同样不应该忘记还有这么一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所以,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基本的慈悲,是一种觉悟,一个修行人这种慈悲应该长挂心头,时时有这种牺牲小我的决心,这也是舍去“我执”的基础而已,这样慈悲只是基础,本就应该人人有,值得夸赞吗?第三,众生共业,你是我,我是你,业就该是了,而不应该说什么扛不扛。
第二,“所讲的《XXX经》,讲得太好了,比XXX师父、XXX老师讲得都好。”这句话同样问题很多。第一,讲经,就是谤佛,就是误导,讲经本就应该杜绝的事情。在别人的心中,这位师父讲得越好,就代表夸奖的这个人已经陷入魔道。经书不是用来讲的,而是用来印证的。什么叫印证,世俗点说,就是用来当参照物。把你的人生经历,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看待问题的心态心思,与经书中佛陀所说,所做、所想进行一番比对,甚至可以辨别下是你对了,还是佛陀对了。讲经,那就是强加佛陀的思想和讲经人个人的领悟到另一个人身上,对方本来或许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就这么被硬生生抹灭了,因为大家尊重佛陀,自然觉得佛陀是最智慧的,是最完美的,说的自然不会错,但是永远要明白,什么叫与时俱进,佛陀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了,处理现在遇见的问题,困难,走现在的人生,佛陀说的是大概念,而真的如何走,还在于你心对佛陀大概念的领悟。有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呀。所以大胆断言一句:讲经者,魔也!第二,比,这也是错的,攀比心,上下、等级,这就是分别心,当然了,讲经的都是魔,只是还去评比,那就入魔太深了。学佛呀,还是好好的去领悟人生真谛,不在于经书,那只是个工具。
第三,“这个师父说要把所有经书都看过,讲过,看是不是跟佛陀讲的一样,太令人感动,明心见性,大菩萨呀。”这句话就更离谱了,姑且不说,明心见性就不会去讲经说经了,跟佛陀讲了一样,那么就不更好了,将自身的境界框死在佛陀的境界,那么佛陀岂不是冤枉死?身为前人的牺牲,自然是希望后人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不是跟他们一样,我深信老子、佛陀、孔子、耶稣等等古之先贤,希望我们是在他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是跟他们一样。这点道理都不懂吗?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自然规律,也天道法则,更是生命法则。这点道理都不懂,还叫明心见性呀?还把自己错误认知讲过一遍,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还看看跟佛陀讲的是不是一样,这叫什么?两个字:谤佛!我想,佛陀听到,估计也只能直摇头呀。
这个例子举完了,但是道理还没讲完,佛经这东西呀,并不能看得太神圣,应为那是文字,是阿难组织人一起记录下来的东西。首先,我们得认清几个事实:
事实一:“古佛与世尊之间,都是以心传心,不留文字。”知道为什么不留文字吗?因为文字博大精深,一句话,不是谁的理解都一样的,打个比方:“你好呀!”就三个字,意思一:问候你。意思二:祝福你。意思三:讽刺你。意思四:诅咒你。甚至还可以是暗示你,提醒你等等。所以,留下文字,只能是为了让你参考,而不是让你去翻译,翻译出来的也是你自己的领悟,你告诉别人你的领悟,挺好,但是很多时候,好心的分享,却变成了一种禁锢。这道理,相信有点智慧的人都懂。
事实二:禅宗第一公案,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里是一个“唯”,为什么破颜微笑的不是阿难?因为阿难尊者就是没看透嘛。所以,他被称为多闻第一,就是因为记忆力好,以世尊之明,没传法阿难,就是因为知道他这个方法不对。所以,阿难这个记录文字的做法,很显然。用鲁迅先生的话说:落了下乘。所以,对于经书,经者,经历,书者,记录,将经历,记录,只是便于参照,就是一个参照物。
事实三:佛陀经历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讲述了不同的法。经书无分高低,却也展示了一个人生递进的过程,因人而异说法,是为了帮助不同的人。所以,这个法是方法,是办法,这个方法、办法,说一样也不一样,说不一样也一样,所以万法归一,归哪个一,归于解决之法。为什么五祖大师要传法给六祖慧能,而不是神秀呢?这时候,大家给自己找个理由,根器低,渐递论?嗯,我蛮认可的,但是,其实万法由心,如果当自己给自己找理由,觉得自己根器低,那就真的低了,谁天生聪慧,那是乱说的,不然就不会说:天才需要99%的努力和1%的天分了。所以,领悟真谛,在于自己敢不敢于踏出去生活,去验证心中的那个概念,而不是靠经书。一直看经书,不去领悟生活,你活的是别人的世界呀?这不是根器低,是笨,是蠢,是傻子,更切确的说,是懒。
话说到这里,适当暂停一下了,回到那个整天说别人的人身上,其实看待这个世界,从哪里看起?从自己,问你一句话:你就在这里,最先看到的是什么?不是眼前的文字,不是眼前的电脑,不是眼前的手机,不是眼前的经书,更不是眼前的人事物,而应该是自己的“内在”。所以,夸奖别人,那是末端的事。先夸夸自己,给自己总结点优点出来,然后定个目标,然后设置个规划,然后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目标。这个过程要消耗的时间有多少,你知道吗?是一辈子,所以呀,光阴似箭,人生苦短,这已经很忙碌了,省下你那颗张望的心,用心去追寻自己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真相。否则,最后,临终前:啊?某某佛祖来接我了,可是我怎么觉得我啥都没留下,啥都没带走呢?笑话,佛祖能来接你?那又是个别人,至死都看不见自己,是人的悲哀,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和优越感,在于,人有自知之明。所以呀,别连这点都丧失了。
(好了,留点余地,下回分解,所说言论,仅代表个人立场,不喜勿喷,文明网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