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曹操是一代枭雄。有一件事情讲述了曹操凶狠残暴的一面。那是刺杀董卓失败之后,被官府追杀,带着好友陈宫一路朝着家乡的方向骑马狂奔,途径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又饿又累,因此想去吃顿饭睡个觉,休整一下继续逃命。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吕伯奢看到好友的儿子曹操前来非常欢喜,把他当成远方来的贵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也去镇上买酒。而曹操在睡觉时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磨刀声,以为吕家的人要来杀自己,于是拔剑冲出,先是杀掉了磨刀的人,应该是吕伯奢的一个儿子。然后才看到有人在拖出一头猪。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人家是要专门杀一头猪给他吃。
曹操当下就明白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接下来他就把吕伯奢家里的人全部杀了,包括女人和孩子。然后与陈宫一起骑马离去,不料半路上又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趁吕伯奢不备,也一剑将他杀了。陈宫无法理解他的行为,质问他一开始杀错人,是因为误会,还情有可原,现在明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为何还要杀掉吕伯奢?曹操就说了那句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每次看到这个故事,心里总会有一种难以接受的感觉。有时候会把自己当成曹操,然后去做了那件事情,就会明白那是一件亏心事。相信曹操当时也是知道的。
于是就得到一个结论,曹操为何要在杀错一个人之后,接下来要杀掉吕伯奢家里所有的人?因为他无法面对他们。因为他们目睹了他所做的一切。他们是无辜的、友善的,而他的内心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无辜与友善。那种无辜与友善会唤醒他的良知。而他干了违背良知的事情,那么内心就会受到良知的谴责和惩罚。所以他为了逃避那个谴责和惩罚,只能让那些无辜与友善的人消失掉。他害怕那些无辜与友善的人存在。因为他们存在他就只能面对。消灭掉了就不需要面对了。因此他接下来杀的人,是为了避免自己内在的良知被唤醒。他甚至不能留下一个孩子,因为一个孩子也让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
杀完了吕家的人后,曹操决定一走了之,但在半路上又遇到了吕伯奢。而这个吕伯奢也是一个无辜和友善的人。这个人的出现和存在,再一次唤醒了他内心的良知。而他前面又做了更多违背良知的事情,因此他必须要让吕伯奢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掉,否则他的内心无论如何也无法面对这个人。
如果是在现代社会,曹操无疑就是一个残暴的杀人犯,一个典型的坏人。被他杀掉的都是好人,而且对他来说,是无辜的、友善的好人。那他为何要杀掉这些好人?因为这些好人会让他记起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好人。而他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坏人,已经无法接受自己曾经是一个好人的事实,甚至无法面对一个好人。因为好人会唤醒他的记忆,好人的好会对比出他自己的坏。唯有让大家都变成墨水一样黑的坏人,身心才会自在一些。否则就一定要把所有的好人都消灭掉,眼不见为净。
因此自古到今,发生过很多坏人把无辜的、友善的好人杀掉的案例。因为好人的好,对坏人也形成了一种威胁和伤害。他们的存在让那些坏人感到自惭形秽、痛不欲生。
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从字面上看,是这个人非常自私。那么他为何能接受自己负别人,而不接受别人负他?因为负他,就是伤害他,就是让他吃亏。他不愿意被人伤害,就是不愿意吃亏,他担心受到了伤害,吃了亏,就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他本质上是恐惧死亡。因为他负别人,最多给别人带来不安全,但可以保证他自己的安全。如果别人负他,就会给他带来不安全。所以他潜意识里,是害怕对他自己不安全。所有的恐惧症患者,整天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安全问题。
顺着这句话往前面推,就可以看到,他在睡觉时之所以突然拔剑冲出去杀人,是因为听到了磨刀声。而磨刀声让他联想到有人要杀他。他采取的错误决策,来自于头脑中的错觉,其实就是一名恐惧症患者的一次发病症状。也就是说,从外表看他非常残暴,非常凶狠,但唯一的原因是他内心的极度恐惧导致的。他的“不教天下人负我”,意思就是如果把这些人留着,说不定以后会对他干点什么,那就可能会负了他,因此他要把一切苗头和可能性都提前消除掉。
由此也可以推导出历史上很多凶横残暴的人,对别人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看上去非常可怕,实际这样的人内心可能刚好是相反的,他们的举动显示出,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让他们感到恐惧、或者不敢面对和接受的事物。就像吕伯奢一家的存在,可能是让曹操无法面对和接受,才不得不痛下杀手。因为他不杀掉他们,他的良知会杀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