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转眼间,弟弟都要过25岁生日了。
25五年前弟弟出生的那个片段,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产婆和一大堆奶奶婶子在房间里帮妈妈生产,我与两个妹妹在另一个房间里睡觉。两个年幼的妹妹玩了一天,都沉沉地睡着,而我,却一直等待似的清醒着,一直静静地听着妈妈那个房间里的动静。当一声嘹亮的啼哭和一片“是个男孩!是个男孩!”的欣喜声传来,我等待的心终于放下,拉着熟睡的妹妹的手说:“我们有弟弟了。我们终于有弟弟了。”幼小的心灵,“有个弟弟”的渴望一股脑儿地释放出来。
二
二三十年前的中国农村,家里有个男孩的意义不言而喻。作为村里的大家族,几乎家家头胎都是男孩,本家大伯家更是连生两个儿子,唯独我家接二连三地生闺女,早逝地爷爷临终前说出的憾事,就是我爸没儿子,他没法儿跟祖宗交代。这给爸爸妈妈的压力可想而知。在我有记忆的童年里,不是爸爸妈妈又跑到外地亲戚家去躲计划生育了,就是我家的羊呀家什呀又被计划生育部门拉走了。
在很长一段年岁里,我都在心里默默地懊悔,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男孩,这样爸妈顶多再生一个妹妹 ,我们一家四口,不用躲计划生育,又可以在村人族人面前扬眉吐气,还可以一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不用躲藏,凭借爸妈勤劳的双手,家里一定会过得比谁家都好。
可是,那只是面对家里生计艰难和父母为多别人家两三倍的孩子吃穿用度、学习教养操劳时,我心疼父母的一种天真而逃避现实的想象。现实是,爸妈曾跑到遥远的牧区草原上去逃避计划生育部门的抓捕,爸爸为了生计曾计划去东北的煤窑里背煤,家里三天两头被抓计划生育的人扫荡,还有作为小孩子时我不能体会到的周围人的幸灾乐祸、冷嘲热讽和轻视看低。
爸妈生小妹的时候回来了。我不记得是在生完还是待产时回来的。我只记得,妈妈在自己家里坐月子时,幼小的我到妈妈房间,拿起给妈妈吃的鸡蛋红糖说:“又生个妹妹,连个男孩都生不了还吃什么好吃的!”能把这句话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在我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总是有人用这句话来打笑我,理由是我从小就聪明伶俐!
我绝不承认那时话都说不利落的我能想出这么恶毒的话。肯定是别人教我、指使我说的!
现在一想到这句话,我都不寒而栗。对于当时东跑西颠生了仨闺女的妈妈,让她心寒的肯定不止小孩子说出的这句话,她一定承受了更多。
三
最后,躲无可躲,藏无可藏,尤其是家里三个嗷嗷待哺的闺女无人照顾,爸妈再也跑不远了。但是爸妈还抱有一线希望。妈妈后来说:“想生个男孩,我不是为了养儿防老,也不是为了进你家的祖坟,我是为了我们一家人都能扬眉吐气地活着。”
在那样一个大的环境里,不看人品能力,不看过去未来,就看你家有没有男孩。没有男孩的家庭处处受排挤、受歧视,别说遇到红白喜事怕你带来晦气不让你上前,就是自家闺女出嫁,往往因为家里没有兄弟撑腰都会受欺侮。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人是有福之人,人人都要上前沾沾福气,村里有大事小事都需要有福之人来压阵。而没有男孩的家庭,是要绝户的,是令人晦气的。
爸爸本来寡言少语,这种现状后更加沉默了。只是因为干活是把好手,需要帮忙的时候,很多人还是愿意来找爸爸的。但上台面的事,依然没爸爸的份儿。即使妈妈再不平,再愤懑,也改变不了别人的眼光,转变不了千百年来的世俗。只能默默承受。
四
该来的还是来了。在妈妈生了小妹没多久,一个出嫁的堂姑,负责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她摸清了妈妈的动向,一天带人把妈妈抓走做了节育手术。爸妈最后一线希望也消失在冷漠而嘲讽的眼光里了。
妈妈是恨的,爸爸是沉默的。对抗不了环境,只能在其中淬炼。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要好好学习,逃离这个环境。在重男轻女的村里,男孩才是家庭的接班人,重点培育对象。女孩是没必要多花钱的。可是我的父母当初怀着让我们逃离这个环境的简单心理,找到唯一一条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条路,那就是读书。
生活如此艰辛,义务教育也未普及,一分一分地挣钱,一把一把地花钱。教育在村人眼里是无底洞,更何况还是让女孩受教育。
愚昧在愚昧人眼里是真理,染缸是让所有人一起沉沦。我的父母想要逃离愚昧,想要跳出染缸,当然引发了更多的愚昧之辞,也被泼了更多有形无形的墨汁。
为什么要承受这些?所有亲近的不亲近的人都要来管别人家的事?!
这就是生活啊。
这就是生活,想要出离,又不能不融入;心里有千百种表情 ,却只能以一种示人。
五
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其实暗流汹涌。
妈妈做了节育手术,我家的后继之事看似尘埃落定了。但另一种潮流又涌了上来。
可怜爸爸没儿子,大伯想把小儿子送给爸妈养,算是继承爸爸这一支的香火。生活困难的年代,人们都想得长远,大伯两个儿子,未来盖房娶妻,都需要花钱,而且宅基地的批复也越来越难。而爸爸没儿子,将来的老宅没人承继,必会荒凉。一边嘲讽爸爸没儿子,一边好心为爸爸安排后继问题。这就是千百年来封建家族里打着关照的名义夺人后路的遗毒。
妈妈断然拒绝。一句“我不给别人养儿子”打了所有长辈的脸面。
我已经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姥姥的姐姐带着他四五岁的小孙子来我家,想把这个男孩送给我们。原来他们住在山区,土地少而贫瘠,生了好几个男孩,家里又穷,以后在山区娶媳妇都难。送到我们这相对开阔的平原地区,也算是他的福气。她考虑到我家没男儿立门户,老了都没个养老送终的。有了这个男孩,也算后继有人了。
妈妈笑了。“我家还有三个闺女呀。怎么说没人给我们养老。闺女也是我们的后人啊。”姨姥姥当天就带着小孙子走了,再也没来过我家。
打着关心爱护的名义去干涉别人的生活,行满足私欲的勾当。这也是很多人的一大特色。
六
父母毕竟是平凡的普通人,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里,有能坚守的东西,比如供我们读书,比如坚决不领养别人的男孩。但他们也有坚守不住的情绪,比如爸爸酒后的痛哭,比如妈妈人前不在乎后的崩溃。
我家每年都在交违反计划生育的罚款,但后来感觉计划生育明显管的不那么严了。有一年,都在流传做接通输卵管手术再次生育的事。爸妈动心了。也行动起来了。
很快妈妈就做了手术。后来就怀上了我弟弟。
多年来的隐忍和压抑终于疏通畅快了。但是好像也没有一雪耻恨的感觉。就是觉得有个儿子有个弟弟挺好的。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也在变化。妈妈说:“有了儿子,就是又多了一份负担。”说这话时,妈妈没有了对往事的介怀,但确实多了一份对现状的压力。爸妈两人就是靠土里刨食,养育我们姐弟四人的。但是也就是靠着耕种土地,爸妈让我们过上了不低于同龄人的生活,更别提我们还都读上了书 ,且读成了书。
除了小妹中学后打死都不愿读书,其他姐弟三人都大学毕业在北京打拼。二妹拿下了律师证,弟弟做了码农,我晃晃悠悠也算安稳,小妹虽然早早退学,但也嫁得良人,靠夫妻俩的打拼在城里买了房子,安心相夫教子。
我们姐弟并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但是谁又能说只有聪明的人才配获得幸福安稳呢?这个世界,不是依然在崇尚踏实、努力、坚定、执着的品格吗?父母用他们的隐忍和付出,教给我们更多书本外的知识。
七
如今,村子里的故事依然很多。这个年代了,讨论养儿子传宗接代的少了。但是,因为几个儿子相互计较而不愿养老人,儿子娶了媳妇虐待老人,儿子不养老人甩给女儿去养的事多了。
村里的一个叔叔曾跟我的父母说:“你看,你们没攒下钱,我们也去没攒下钱;我们的钱花在孩子身上了,你们的钱也花在孩子身上了。怎么最后你们的孩子都往回拿钱了,我们的孩子依然还在花我们的钱?”
是呢。为什么呢?是因为我父母花钱让我们读书,他花钱让孩子挥霍;是因为我父母言传身教给我们的是突破、奋进,他给孩子的是放任自由随风生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故事,对农民来说是最浅显的道理。本以为自己拿到了好牌,理所当然会赢。可世上又哪有那么多理所应当呢?养了儿子就会养老,那得看你是否把儿子教育成了孝敬有礼、知恩图报的人。
做人,多一份良善,多一点长远眼光,必不会抱怨命运不公。因为上天给你的挫折是为考验你的韧性,给你的冷眼是为教会你看清人世和自我,给你的穷苦是为让你珍惜富足时的拥有;因为知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