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从诞生之初,在中国仅存在了几十年。广大南方地区,至今还未实现全面供暖。不过幸好有空调,冬天总不至于太难熬。
然而,即便如此,每年冬天依然有许多人抱怨冷。那么没有暖气的古代人,一到冬天,岂不是叫苦不迭?他们是怎样熬过漫漫冬日的呢?他们又有什么特殊的保暖方法呢?
下面,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代人是如何抵御严寒的。
暖气房
在西汉都城长安城内,有一座四溢飘香的宫殿,殿门牌匾上书「椒房殿」,乃皇后卧室。
走进殿内,墙壁尽是粉色,一股浓浓的少女风扑面而来。令人惊讶的是,殿内温暖如春,与外面的风雪天,判若两个世界。
椒房殿之所以如此独特,是因为殿内墙壁使用了一种稀有涂料——花椒树的花朵所制成的粉末。
这种颜料呈粉色,充分满足了皇后的小公举心理。而且,其特有的芳香,可以保护木质结构的宫殿,不被岁月所侵蚀。更为重要的是,在寒冷的长安,这种高端颜料粉刷的墙壁,可以有效抵御呼啸的西北风。
进口炭
冬日清晨,在唐朝首都长安城内,一群王公贵族正围在火炉旁,感受一股来自西凉国的温暖。
火炉中添的是西凉国进贡的瑞炭,这种进口炭又长又硬,硬的跟铁一样。放在火炉中,丝毫不见炙热的火焰,却能看到一丝光芒。瑞炭持久力惊人,可以持续燃烧十天,热浪滚滚,不可靠近。
时尚大衣
冬日晌午,清朝首都北京城内,一群妃子正在对当下时尚,发表着各自观点。
我觉得貉(háo)子皮最是舒服,贴身保暖。一个妃子说道。
我就比较喜欢貂皮,皮毛平整,色泽光亮,弹性极佳。另一个妃子说道。
我觉得还是狐狸皮质地最好,灵活光润,颜值与保暖兼具。一个明显更懂行的妃子说道。
当她正为自己的见解沾沾自喜时,皇后缓缓走入人群,淡淡地说道:哀家以为豹皮方为上品,没别的原因,就俩字——稀有。
话音落地,皇后抖了抖身上的豹皮大衣。
大红披风
明朝时,服装设计师创造性地发明了雪披。
每个上早朝的冬日,文武百官便会身着红色雪披,一路直奔皇宫。
雪披是高级货,披风内都是扎扎实实的顶级皮毛,春秋冬三季都可使用,是冬季外出必不可少的装备,堪称「古代冲锋衣」。
大红猩猩毡
清朝时,保暖方式进一步升级,出现了顶级御寒服——大红猩猩毡斗篷。
大红猩猩毡,是《红楼梦》中的一种高端御寒衣料,多用做斗篷,贾宝玉和林黛玉曾多次穿着。
传说猩猩血染的布料可永不褪色,故称大红猩猩毡,但实际只是比喻颜色,与猩猩并无关系,否则动物保护协会可能会找上门。
喝酒吃肉
古人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但他们却总有好心情,哪怕是寒冷的冬日。
冬天,约上几位好友,坐在家中火炕,喝着新鲜出炉的的温酒,吃着原汁原味的牛肉,简直不能更开心。意兴阑珊时,张口便成诗一首,比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家新酿的米酒香气扑鼻。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备好。天色阴沉,看样子就要下雪,不如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人工热毯
古代达官显贵宅院,大多丫鬟成群。可怜的丫鬟们,除了需要完成基本工作,还要根据主人需求,提供许多奇怪的服务。
比如,每到冬日,宰相严嵩家的丫鬟,便会进入严嵩的被窝,待被窝暖热后,严嵩方才入睡。
这个丫鬟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无意间成为了现代电热毯的鼻祖。
穿鞋睡觉
为了保暖,很多女孩会在冬天穿着袜子入睡。
而在古代,除了袜子,妇女们就寝还会穿鞋子。因为该款鞋子专为睡眠设计,所以叫「眠鞋」。
眠鞋一般以红色绸缎制成,鞋底和鞋帮均有彩绣,高档货还会镶嵌玉珠,撒上香料。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款鞋除了保暖,还会起到裹脚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它。
上古羽绒服
当皇宫内的妃子在为皮毛的好坏,争的不可开交时,城郊的老张、老王、老李,对时尚也产生了一些分歧。
猎户出身的老张,坚持认为身上的鹿皮大衣最好,毕竟是自己射下的鹿;牧民老王,就更喜欢身上的羊皮大衣,毕竟是亲手养大的羊;农民老李,却认定了狗皮大衣。
这让老张和老李大为不解,他们异口同声地痛斥道:狗狗这么可爱,你真的忍心把它穿在身上吗?
随后,老李遭到了大批爱狗人士的围剿。
火炕
火炕,是北方民间一种常见的取暖设备。
火炕是一种伟大的发明,集做饭和取暖于一身,非常有效的利用了资源,避免了浪费,对于独立住房的供暖,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由于太过优秀,2014年,韩国曾拟将暖炕技术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暖手宝和暖脚宝
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火炉,多为铜制,是旧时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
影视剧中有大量关于手炉的画面,特别是在《红楼梦》中,其出现频率极高。
俗话说同手同脚,既然有手炉,自然也有脚炉。
脚炉多在家中使用,但许多小康家庭的孩子,如果去学塾读书,也会备好脚炉和燃料,以保持身体温暖。
嗑药
西晋人曾发明了一种药,名曰「五石散」。
据说吃过此药,身体可由弱变强。但是,也会引发一些副作用,比如身体迅速发热,产生某种很嗨的致幻效果。因为文坛领袖们大力倡导,许多知识分子都成了嗑药分子。
寒冷的冬日,某位名仕服下一剂五石散,再来一杯温酒,一股暖意从身体喷涌而出。无需手炉,也不需要脚炉,他自身便是一个暖炉。
后来,他中毒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绕圈圈
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是个特别会玩的主儿。每到冬天最冷时,他都会把手伸到歌妓的怀中,自称暖手,天天如此。
然后,与申王相比,岐王简直就是小儿科。每当寒风来袭,他会要求歌妓在他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绕城一个圈,好为他抵御风寒。他大概很为自己的智慧感到骄傲,还得意地将其命名为「妓围」,可以说非常缺德了。
我曾天真地以为:没有暖气的古代人,冬天一定很可怜。所以,我是满怀同情开始创作的。
可写完此文,我发现自己真的是瞎操心,一首《想太多》送给自己。
这让我不禁想起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是啊,以后的人看我们,指不定还嘲讽我们,竟然还在用暖气这种落后产物。
所以,我们试着把眼光放远一点,别嘲讽古人了,幻想一下未来人怎么嘲讽我们。这有意思多了!
而这也恰好贴合了历史存在的最大意义:反思过去,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