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见到了儿子的英语老师,这位英国女性评价说“作为中国孩子,他能用英语母语化思维,很少见,非常优秀。”
儿子4岁正式开始学说英语。十年前的上海,主流学英语的方式,是去机构,如:新东方学新概念,昂立,学而思……各种有教程的系统化学习。
我自己从小英语不及格,至今开不了口,成了心病。而我身边同龄人最大的问题也是能应试看懂文字,不能说话交流的多。
到了孩子这里,我认为一定要先开口说,以沟通交流为目的去学习。抱着这种态度,我只让儿子跟着一位来自芝加哥的外国人,每周一次,开口学说话。
老外没标准教材,整天嘻嘻哈哈,唱啊,说啊,看似玩玩闹闹。时间一长,学生像走马灯,一批一批地走掉了。最早的一批孩子里,像我儿子这样坚持下来的所剩无几。家长的理由是,不背单词,不讲语法,还不测试,学校成绩还是不行啊!光快乐有什么用?
是的,跟了这个老师启蒙学了5年,儿子学校英语成绩还是一般,的确赶不上那些在机构上英文课的孩子。但当时的我始终坚持,我让儿子学的是母语,而不能先考虑应试。
学校成绩对于当时我,不是首要考虑的目标,孩子在学知识的时候,用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我认为不同的学习方法决定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行动策略,不同的认知能力、行动策略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我想要儿子用母语学习方式学会英语。母语不都是先听后说,再认字读书的吗?我个人认为只有母语学习方式才能形成母语思维。但这种方式基本上不是非母语国家孩子的首选,因为学外语的目的主要是被作为工具来学习使用的。
比如儿子自习的日语,已经明显不可能再用这种方式了,只能把它作为使用工具来学习,快速掌握,目的是为了是看懂动漫还能了解日本文化。
母语学习方式产生母语思维那真是需要漫长的等待,况且还不一定结果都是美好的。毕竟我们是中国人,没有文化的浸染,真得很难形成英语母语思维。
当时的我想:最起码学什么都得让孩子学的快乐,那么幼小的孩子如果发现,学习是一件这么苦逼的事,还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吗?
我经常看着不少家长,他们浑然不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他们给孩子选择的学习方式给摧毁的。孩子成绩不好,都怪在孩子身上,说孩子不努力。
当一个孩子求知的欲望没有被点燃,哪能自觉自发的追求上进呢?当孩子发自内心的自己想要,这时候你不催他,他都急不可待地找方法让自己多学点,学好点。那时候,就是再苦再累,他都心甘情愿。
选择了英语要母语化学习方式的我们,就要积极搭建母语环境,尽一切努力配合孩子语言思维的形成,而且孩子越小越有效。
儿子经常被问到“英语说的怎么这么好?”“你生在美国吗?”“你在美国读书吗?”。
结束了5年的英语启蒙,儿子也转学继续在现在的国际化学校学英文。这所学校英文的学习,完全是母语化教学。刚转学而来的中国孩子,不少不适应,依然口难开,表达不清,更谈不上英文思维。
儿子非常适应,学习很轻松,他的母语思维开始发挥作用。老外教什么都能听懂,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表达清楚。刚从公立转学来的孩子,成绩再牛,一到他们来解释概念,案例分析,演讲写论文就卡壳了,支支吾吾,自己都急得跺脚,还得花大把时间恶补英文,练习开口说话。
儿子虽已开始母语思维,英文成绩也还是一般,并不顶尖。单词量不够,语法不清晰的弊端显露出来了。而老外不逼学生记背单词,语法也是点到即止。
了解了机构托福学习班后,我发现中国式托福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应试,学托福等同于学习应试方法和技巧,在我看来根本不叫学英文。
在英语学习上,我把去上托福班比作减肥瘦身,把母语思维学习叫做运动健身。光减肥瘦身不健康,光运动健身不瘦身也不好看,顶多算是个健康的胖子。
我们要首选美丽又健康,脱衣有肉,穿衣显瘦,实在不行了再做健康的胖子。而只知道减肥,一味的追求瘦,停不下来的厌食症状态,是谁都不想要的。
这时候去机构学托福,就成了儿子自己主动要求去提高成绩的方法,要去学习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技巧。
儿子说托福班上很多同学已经不只学一遍了。他们从基础班,提高班,冲刺班一路刷上来。刷得很苦,刷了一遍又一遍,考了一次又一次。
他自己学得很轻松,经常被中国老师的应试技巧逗乐了。机构老师也喜欢他,老师喜欢问他怎么想,请他回答问题,说他理解的快。综合学校的英文学习,有了考试技巧,没出半年,成绩提高显著,如今也算是名列前茅了。
托福一轮刷过之后,我立马叫停,也不去参加托福测试。只要应试方法学到了,目的也就达到了。而托福分数等需要提供的时候,再去参加考试就行了。
请儿子继续回到英语母语思维的学习中去吧,继续思辨,批判性阅读,我觉得只有这样,他才能保持良好的英语母语思维,持续到他未来在国外大学的学习,依旧能保持轻松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