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好的教育?这在中国越来越成为尖锐而紧迫的问题。我们今天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应试教育,应该给农村教育注入更多内涵,应该关注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命运,帮助他们来建立信心,树立阳光乐观的人格、积极进取的精神、自我发展的能力等等。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农村教育最需要什么?
最需要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教师,需要教师们的协同合作,一起思考、探索乡村学校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改善教育环境和生态。
物有真、善、美三面,心有知、情、意三面,教育求在这三方面同时发展,于是就有了智育、德育、美育三种类型。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德学做人处事的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寻找自己的兴趣。“三育”在人生本是同等的重要,但是流行的教育下,只有智育被人看重,德育在理论上的重要性只是没人否认,至于美育在实践和理论上则少有人顾及。
美育当然不仅仅是上美术课和音乐课那么简单,但我们都知道,儿童在小学阶段的艺术启蒙,家长和老师的肯定、欣赏,以及自由的探索空间,比专业的指导更重要。毋庸置疑的是,乡村的孩子同样需要好的艺术启蒙,我们认为,这是有可能。不但是因为乡村本身是很多艺术的传承之地,更因为我们相信,乡村的老师,哪怕不是专业的音、美老师,也有可能成为乡村儿童艺术的启蒙者。
自2015年9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正式发起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计划”,截至2017年2月,已分别在扬州、北京、深圳,为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共229位乡村教师举办了三期培训,关注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倡儿童为中心的全人教育、探索学校自治与发展。
今年的七月注定是不平凡的,第四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计划”在十三朝古都西安探索了乡村美育更多的可能性。提出了“以美育人,各美其美”的主题,希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一起探索在乡村学校践行美育的方式,让每一所学校,都由内而外地美丽起来,一起建设我们理想中的“小而美”的乡村学校。这里的“小”,是客观现实,这里的“美”,是我们的执着追求。这种美,不仅仅是校园环境之美,更是学生和教师有欣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充分体验教育的美和幸福。
出于让更多的老师校长加入到培训,一起学习如何带领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体悟美育带来的力量与无限可能,在7月20日-7月24日,沪江CCtalk群(81510312)“村小教师成长计划”中同步直播培训盛况。这本次培训中,以培养具有审美素养的乡村教师为最终导向开展了学习活动。
而我做为CCtalk技术支持,不仅仅负责本次培训的直播工作,还乐于和培训的老师校长们互动交流,一起思考,一起总结,并且把每天的感悟记录在社团帖中。希望能让线上线下的老师们一起交流心得,发现美、欣赏美、融合美、创造美。
相关链接:活动前瞻
7月20号:团队建设
小组展示中,图里拄拐杖的刘校长已经60多岁了,他来参加培训的目的很简单,他想走出乡村,出来看看,学学现代人的教学经验。他特别看重校领导和一线教师的关系,刘校长说:相互理解,风和日丽;相互埋怨,天昏地暗。只有做好校领导和教师的关系,大家齐心协力,孩子们才会有好的教育!
图中右一是河南商丘王二保小学的李志磊校长,也是这个小组的小组长。因为李校长曾多次参加这样的培训,而且李校长还积极借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弥补师资匮乏等问题,李校长为小组长可谓是当之无愧。我也有幸参与本组的展示,图中最下的就是我啦。我们的小组叫做“合美组”,李校长说:“咱们的小组刚好切合这次培训的美育主题,我们的口号就是以合为美,各美其美。”确实很有意思,小组内作协用彩笔摆成了一个“美”字,寓意小组内每位成员合作的结果就是美的,而且这中间每个人都展现出不同的价值,有各自的美。
团队建设是为了接下来更好的融入集体学习的环境,我认为是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培训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为了培训,更好的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校长们可以敞开心扉,交流各自学校环境,教学设施,教学方式方法等等问题。
本次参与的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分别来自福建、甘肃、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南、湖北、黑龙江、江西、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北京等地,一共有60多位,一共分成12个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接下来的学习。
相关链接:7.20(团队建设)
7月21号:体验美育
王雄老师对参与培训的老师说过:“没有目标的学习很难有好的效果。您知道,您现在多了一个身份,一位公益培训的学员,请您在仔细阅读课程宗旨、目标和内容以及学员守则之后,写下对这几天学习的期待与具体目标,从您最想学习的内容写起,也可以包括您的各种疑问。没有反思的学习很难有收获,这是您开始学习最重要的基础。”
要创建小而美的乡村学校,需要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懂得美的内涵,拥有欣赏美的能力,了解美的表达形式,并且会把这些艺术形式运用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陶冶自己,影响学生。
因此,第四期的村小教师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发现美:
美是什么?你眼中什么是美?用哪些词可以去形容美?老师们通过校组内的头脑风暴去滔滔不绝的阐述自己对美的看法,最后60多位老师的理解都汇聚成一黑板对每的诠释:自信、担当、快乐、正直等等。
欣赏美:
为了培养老师们对美的感受,王雄老师带领大家欣赏美的画面开始。古代村落、摩登建筑、一年四季中的山川湖海,古典和抽象的绘画作品,每欣赏一组图像,王雄老师都会请学员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对艺术的欣赏一定要从个人的感受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
这些感受有对错吗?有好坏吗?王雄老师抛出的问题,让学员们从个人的审美体验,思考到对孩子们的审美教育。世界是多元的,对美的感受是个性化的,所以在感受美这件事上,要鼓励孩子们表达,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而不是用价值评判否定每个孩子的独立思考。
提升乡村老师的美育能力,不仅要老师们认识美、感受美,也要帮助老师们创造美,从而让他们在自己的教室里与孩子们一起创作。
创造美:
创造一:“伙伴诗”,让学员们在快乐互助中创造出一首首令人意想不到的现代诗。每组2到3人,每人写一句进行诗歌接力。学员们的想法相互激发,带着一首诗走到新的天地。
创造二:“抽象画”,每人拿到粉色、黄色和蓝色的彩纸,要在黑色卡纸上面创作一幅抽象的花。这对所有老师都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挑战。
创造三:人体雕塑,谁能猜猜这样一幅集体人体造型艺术作品是如何诞生的?“我是莲花。我是蜻蜓,我是一条鱼。我是太阳。我是青蛙。我是荷叶,我是浇花的人。我是撑船的人…”学员们用自己的身体做雕塑,在参与中体验戏剧艺术。
相关链接:7.21(体验美育)
7月22号:参与美育
从明天起
做一个爱“美”的乡村教师
作诗,画画,唱歌,撕纸
向着美丽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从发现美,认识美,再到创造美,我们了解到了建设小而美乡村学校的多种方法。培训第二天的内容是第一天的深入和具体化,分别从诗歌,手工,美术和音乐这四节选修课开展。
前来参加培训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上述学科的系统学习,在学校里,也大都不是这一门课的专任老师,通过这一天的学习,许多老师发现,原来,“即便我们已经按部就班地讲了20年的数学课,自己仍然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音乐老师!”
任何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再是无法逾越的防火墙,而是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多种可能,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多种可能,这就将为乡村孩子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
相关链接:7.22(参与美育)
7月23号:美育视角下的乡村课程融合
第三的培训内容简单的说就是——聚焦。当两天的培训让学员去体验了各种各样的美,那今天的目的就是去聚焦。把这几天的培训内容利用起来,展示出自己所体会到的美育。
美,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愿我们都有发现美的眼光,享受美的时光。
钱老师先以《红气球》电影视角切入,教给大家如何欣赏电影的美,如何根据电影的剧情去创造更多的美。
比如说,去感受电影中红气球飞走时男主角的感情;去思考为什么影片中用的是红气球,红气球又象征着什么;去设计电影的多种结局方式等等。
给我印象最深刻课程是《万物启蒙》,经过上午电影课程对“融合美”的诠释,下午就让学员们开始自主设计课程,要求在美育视角下进行乡村课程设计。
万物启蒙的意思就是,基于你对一个物的理解,通过历史、人文、物理、科学等方面把万物联系起来。
比如你讲设计的是关于“玉米”的课题,那么你就要从玉米的文化,价值,生长以及收获方式,转基因玉米,人与玉米的关系,玉米与其他农作物的关系等等方面去设计课程构架。
相关链接:7.23(融合美育)
总结:
关于有情怀的老师:
对于这次西安之行,其实最重要的是和乡村老师多交流。多询问来自全国乡村小学的老师和校长,他们学校情况,师资力量情况,教育背景情况等等。这也是希望沪江的互加计划能链接更多的乡村小学或者是公益机构,希望帮助更多的乡村小学。
我从中发现,愿意来参加培训的老师校长们的思维和眼界是乡村教师中相对于开阔的,而且他们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学习互联网教育!我从他们口中得知,现在大部分的乡村老师都把教师作为职业,不作为一个事业。上课来下课走,几乎很少给小朋友解疑,更别说育人了。乡村小学的老师接受能力不够,不懂互联网教育,不接受并且一味的排斥。
我很荣幸能参与这次培训,并且认识这群有情怀有理想有斗志去改变现有身边教育的问题。然而,大多数乡村老师只看到了互联网不好的一面,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不拥抱互联网,不借助互联网,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更可怕的是老师们没这个意识,会把城乡学生间的差距拉到更远。
所以互加计划不仅仅针对于乡村中小学做系统性的课程,兴趣化,社群化学习,还针对于乡村小学老师校长培训。
所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努力和有情怀的老师们达成互联网教育的共识,希望更多的乡村学校和公益机构能拥抱互加,拥抱更优质的资源或者平台。
关于直播:
做为这次培训的技术支持,体会到最深刻的是教育平台——CCtalk的直播交互体验。什么才算是一场完美成功的直播呢?是仅仅把现场的实时画面进行转播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发现做好线上的实时互动才是评判直播的价值。
若是直播中仅仅把现场的画面通过摄像头上传到网络上,这个很简单,而且意义不大。因为画面的数字传输是死的没有很大的技巧,只有实时互动才算是活的,这样的直播才会有人参与,有人愿意互动。
我在直播中遇到了现场的老师给学员们一个小时的讨论活动,而我初始的做法是摄像机对着学员,直播中的传出嘈杂的声音,场面一度混乱。而最后的解决方法是讲电脑直播切换为手机直播,以第一视角的方式去采访每个小组,我做为主持人去询问每个小组的讨论进程和讨论内容。这时候观看直播的人气氛也起来了,也会在讨论区交流,想知道某个小组的讨论话题,甚至会在线上去交流。我突然觉醒,这才是实时交互教育平台的体现。
在线直播目的是想让优质的培训资源借力互联网,借力CCtalk去放大培训的价值和利用率。我希望借助沪江CCtalk直播平台和沪江社团的社团化运营,让直播时的线上交流和心得分享能在社团帖内留下沉淀,而这些沉淀能做为二次价值让没能参与直播的学习者能再次学习和参与直播的学习者更好的回顾。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沉淀形成社团化的交流平台,希望让学习者完成更好的学习体验。
希望能通过直播的形式,让更多的乡村老师能参与这次美育的培训,这不仅仅是降低了一次培训成本,更可能是对乡村教育的一种长期扶持。希望乡村老师们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能融合美,去传播美,把更美的教育带给身边的教育同仁和孩子们。
西安之行,以美育人,各美其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