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追求少,才能显得少的珍贵(记《少做一点不会死》读书感悟)

书籍《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看见瓶子里有果子,便伸手进去瓶子里去果子,一个拳头满满地抓住了果子,但是因为拳头大,所以小手出不来,小朋友很着急,于是大哭了起来。

故事虽写小儿,道出的却是人生哲理:贪多必失

在现今社会,大家都在追求“多‘’,认为只要多做一点,事情就会变少。


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工作,我们总有回复不完的邮件、整理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会议;对于生活,我们总有洗不完的衣服,做不完的饭,扫不完的地;对于学习,我们总有学不完的课程,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试题。

所以男人一提到工作,总说忙;

      女人一提到家务,总说烦;

      小孩一提到作业,总说压力大。

最终,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这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或者榜样时,你应该做的不是挑战它,而是去弥补它。

是的,有时候,少即是多,追求少,才能显得少的可贵。

《少做一点不会死》这本书,追求的就是“少即是多‘’的力量,不是让你把24小时活成48小时,相反,它让你放慢速度,集中注意力,用精进的态度去生活。

书中作者里奥·巴伯塔是世界顶尖的高效专家,是全球时间管理第一人,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少做一点不会死,让我们学会越少越厉害的超简单工作生活双赢法则和简单高效的六大原则:自我设限、 抓住重点 、化繁为简 、集中精力 、养成习惯 、从小处着。

以下是我根据自身的理解,总结出来的5小点:

1、自我设限,懂得选择

2、懂得取舍,简化生活

3、花一个月时间,养成一种习惯

4、唯一目标,只专注做一件事

5、因为少,所以更珍惜


一、自我设限,懂得选择

自我设限,懂得选择

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所以对比时间的财富上,我们跟巴菲特和马云一样富有。但是有同样多的时间的我们,就像电池一样,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精力就会削弱,最终在做重要的事情时,你就会变得精疲力尽。

像昨天上班的我,一回到办公室,原本是要处理一份急件,但是一上班,习惯性地打开电子邮件,一看到一份电子邮件需要处理,于是就花时间处理了这份邮件,没想到,这份邮件处理好了,又看到另一份邮件需要处理,最终原本要处理的急件,被放在一旁,别人在吃午饭时,我还在赶这份急件。

是的,做事毫无节制的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将宝贵的时间花费到不紧急的事情上,导致重要的事情却没时间完成。

图片发自简书App

猫叔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面对工作和生活做不完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分清重点,不懂选择,一直在瞎忙,是很浪费时间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要为生活的各个领域设限,自我设限,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001运用“少即是多”的力量,给生活和工作各个领域设限,减少目标数量。

002每天起床后问自己“今天做的事情究竟哪些是最重要的?”“我究竟真正最想做的是什么?”等问题。

003认真最好手头上每一件事,跟自己说“勿贪心,少即是多”。

二、懂得取舍,简化生活

懂得取舍,简化生活

中医的医学原理是:先清后补。只有先把身体上的垃圾,不好的东西从身体上清出来,我们再通过食疗等方法进补,效果最佳。

书中提到一则有关大象的笑话:怎样才能雕出一头大象,很简单,只要把不是大象的地方全部去掉。

是的,只有去掉不要的,你才能看到你要的。

衣柜里很多好几年前买的旧衣服,但每次打开衣柜却仍觉得没有衣服穿,为什么?因为衣柜塞满了你不喜欢的衣服。

家里不管怎么打扫,东西还是很多。为什么?因为家里塞了很多你用都没用过的“垃圾‘’。

东西要用才有价值,不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图片发自简书App

简化并不意味着掏空你的人生,而是在生活中留出空间,放你正在要用的东西。让你有机会做真正想做的事,

我有一个爱干净的姐姐,她家里绝对不会有垃圾。

所以她总是能在家里放她喜欢的物品,而且经常用的物品。

有时候,扔掉也是一种艺术。只有简化生活,懂得取舍,你也能看到自己想要的。

三、花一个月时间,养成一种习惯

花一个月时间,养成一种习惯

很多人都知道习惯的好处:只要行动,人生就会起变化。但是很多人对于习惯的培养,并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

像有的人知道自己睡眠作息不好,原本12点睡觉的自己,一下子强迫9点就睡觉,我想快则你最多能坚持2天,慢则7天,但是很快的,你将被打回原形。

还有的人一个月内想一次性培养多种习惯,像早起的习惯,看书的习惯、画画的习惯,最终,他们一种习惯都坚持不了。

为什么呢?因为你太贪心了,太急进了,改掉坏习惯,或者培养一种好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书上介绍说“养成并培养好习惯的唯一方法就是我们需要从一小步开始,按照“少即是多”的力量,花上一个月的时间,专门养成一种新习惯‘’。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是的,对于此种方法我自己深有体会,从3月份开始,我每天都坚持晨读笔记输出,至今已经输出了76副原创黑白视觉笔记,记得那时刚加入读书营,看到很多老铁都在群里输出自己的晨读笔记,很是羡慕,所以我跟自己说,那我也试试,坚持一天是一天。每次完成后都会将成果发到朋友圈、简书和同频道的学习群。

在养成晨读笔记输出的一个月后,我就计划下一项新的习惯,每日一副彩铅画的输出,从4月11日开始,每日坚持,现在已经输出了45副彩铅画。就这样,每日彩铅画输出和晨读笔记输出成了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就像刷牙一样简单每天都进行着。

养成习惯时,请注意以下3点

001选择一种习惯,花上一个月的时间,专门养成。一个月后,如果一种习惯培养好,建议同时培养第二种新习惯,记得,一定要一个月后再培养新习惯。

002写上具体计划,例如做这件事情的具体时间。设定如果-那么的模式,如跑步,如果下雨了,那里我就依然换上运动服在家里走几圈。

003每日公开你的成果。(发朋友圈或者同频道的社群)

四、唯一目标,只专注做一件事

唯一目标,每次只专注做一件事

曾经有一个故事,猎人带着三个儿子去捕猎,走在森林中,猎人问三个儿子:“你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第一个儿子回答:"我看到了树林。‘’

      第二个儿子回答:“我看到了树林和数不尽的猎物。‘’

      第三个儿子回答:”我只看到了兔子。‘’

        最终,你猜猎人的哪个儿子成功猎到猎物?

        答案是第三个儿子。

        因为没有专一目标的猎人不是一个好猎手。

没错,书上说:“专注于当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同一时间只专注做一件事情。

但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人是这样的:走路坐车都在玩手机,吃饭睡觉也在玩手机,整天刷微信、微博、抖音... ...一天24小时,都在一心二用,大脑只会越来混沌,因为该吃饭的时候,没有好好专心吃饭,该睡觉的时候总在胡思乱想------

      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这样在无聊之中被挥霍。浮躁的社会,我们在诸多选择中容易迷失方向,很快的就会过上得过且过的生活。

      在我们身边有两种人:一种是很平凡的人,一种是在某一领域非常厉害的人,为什么他们是厉害的人,而你不是,因为厉害的人就像一个好猎人一样,定好目标,在同一时间内,只专注做好一件事。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

就像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他花了一辈子都在做寿司。一生都在探究寿司的美味秘诀,为了确保客人享受到终极的美味,他需要观察客人的用餐状况微调寿司,甚至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连睡觉也不懈怠。谁能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工作,练习拧热毛巾和给章鱼按摩40分钟?!

        对于他来说收益、利润、成本回报都是放在次要的,能够用热爱去专注于一件事并且将其做到极致才是人生最高的追求。

        所以做一万件事,不如只专注做一件事。只有将一件事情做得极致,你才能够脱颖而出。不专注于某事时,时间就显得毫无价值,专注比时间本身更为重要。如果你不能集中精力,不能专注于某事,你就永远也不会有时间。

五、因为少,所以才会更珍惜


因为少,所以才会更珍惜

因为家里有四姐弟,为了公平和避免我们几个争吵,小时候妈妈如果买水果,她只会买单一的一种,并且是每人只有一个。

那时对于自己每次分到的水果,我都会倍儿珍惜,有时候藏起来,自己躲在一个角落,用小手拿起那种水果,一口一口慢慢吃,细细品尝,好吃极了。

所以从小我都很喜欢吃水果。

后来,到了初中,那时13岁的我因为学业问题,所以跟着奶奶两个人一起生活。

奶奶每天都会买各种各样的水果给我吃,一开始我都会狼吞虎咽地恨不得将眼下所有水果放进嘴巴里。但是放进嘴里的水果却没有之前小时候的那时的好吃。

是的,因为我的囫囵吞枣,最后多种水果的味道在嘴里,反而觉得水果没有以前的好吃。

《少做一点不会死》的书上说:“如果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口气做好几件事,你的注意力会分散,办事效率也会降低。只有从小处着手,集中精力,你才能发挥自己的实力。”

是的,当小时候吃水果,虽然每次只有一种水果,但是每次吃的时候我都会一口一口慢慢品尝,这时才能体会到水果的真正味道。

我们做事情也应该像吃水果一样,每次只吃一种水果,那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吃出水果的美味。

日常生活中,对于吃东西和做事情,我们的问题是毫无节制,都会有一口吃成胖子的思维。

毫无节制就像一口气嘴里吃着N种水果,集中精力就像每次只细细品味一种水果。

是的,做任何一件事情的过程都值得我们好好享受。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开始着手做一件事情时,我们应该自我设限,从小处着手,每次只认真最好一件事,哪怕一件小事。

像清理杂物,先整理一个抽屉,而不是试图一口气把整个家或办公室清理干净。

像重大项目,先完成项目里的一项小任务,而不是试图一口气做完所有的事。

一口气吃N种水果,不如一次只吃一种水果更能体会水果的美味;一口气做N件事,不如一次只专注做好一件小事。

因为一点一点慢慢吃,你会更能体味到食物的美味;一件一件事情从小处着手,你更能专注地做好那件事。

因为少,才会更珍惜。

生活在一个“多即是少”的世界里,我们追求买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学更多的课程,但是最终,我们为的是什么?

梁文道说:“生命的目标不是为了提高效率,然后省下时间去做更多的事,相反地提高效率是为了更完满地享受生活”。

是的,为了能更完美地享受生活,有时候我们应该追求“少‘’,而不是"多"。从自我设限,懂得选择;懂得取舍,简化生活;花一个月时间,养成一种习惯;唯一目标,只专注做一件事;从小处着手,因为少,所以才会更珍惜这几方面着手。

有时候,追求少,才能显得少的珍贵。

《少做一点不会死》视觉笔记

End

我是Jerman 文莹

希望我们一起读书、见牛人、勤写作、爱分享、重践行、常利他。加油,么么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