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惊讶地得知,身边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也得了抑郁症。这年头,得个抑郁症跟赶潮流似的,谁没得好像还不时髦了!就在今天,一个群里的陌生人说自己有心理问题,想找心理医生。
我给他推荐了一部电影。我自己觉得正能量的东西,抑郁症患者会不会反而从中发现负能量呢?深感惶恐,遂恶补知识。
我想知道,引发“抑郁”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得抑郁症的人看起来越来越多了?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某段时间心情低落,但我知道那不是抑郁,而是一种正常现象。
就跟你之前在蜜糖罐子里恋爱似的,突然有一天失恋了的感觉一样,心情特别低落,不想说话。这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情绪反应,而这种情绪的诱因就是失恋。有人说,忘却一段恋情的方法就是尽快投入一段新的恋情。这种用新的东西来填满以往的空间的方法真的可行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抑郁症的问题也就有解了。
可实际情况往往是,抑郁症是一个死循环。
因为某件事而备受打击,心里对这件事情已经有了抵触和抗拒情绪。这种抗拒导致了抑郁的感觉越发强烈,更加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而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和努力,又那般真实地展现在你面前,让你深信自己就是这么无能。由无能的情绪,引发无能的现实;因无能的现实,增强无能的情绪……
简直无解啊!
真的无解么?那又该如何解释心理医生的存在?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提到,人的意识分为意识与前意识。前意识可以转变为意识,但也可能永远是前意识,这其中需要一个契机。
当前意识受到外界压迫或者脑震荡时,就有可能显示出一个你从未展现于人前的另一个人格。
可是,前意识里显现出来的东西,究竟是幻想,还是现实的存在?
我以为是后者。前意识,也是由意识引发的。一个人早年的记忆或经历,对他后来的人生能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指父母的社会资源、地位、受教育程度导致孩子的受限,而是意识上的影响。
譬如说,有家暴倾向的父母,在对孩子殴打的过程中,孩子会产生一种防御机制,为了少挨打而改变自己原本的观点去迎合父母的想法。那么孩子本身的想法就被抑制了。他不敢在现实中体现出来,就会在前意识里留下一个储存自我的空间。前意识如同一个房间,记忆如同水流。当这个房间里装满水时,水自然地就会溢出来。反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及时的疏通,那么水将永远不会装满。
水溢出来的时候,也就是前意识变成意识的时候。那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故事,正是由这一条纽带维系的。
所以说,世间所有的惊蛰,真的是不期而遇。离开了意识谈潜意识,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