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阳台的地上,晾晒了一小片今年新下的花生,虽然占地不大,与客厅中的别处相较,却稍显违和。尽管如此,这场景却令人亲近,阳光透过窗户,直照射在花生上面,俯下身来,就能闻到花生伴着泥土的味道,再拿起几粒,剥开壳,将略显发白的红粒放进嘴里咀嚼,回味中甘甜略有青涩。女儿也爱在这新鲜之处玩耍,众多的玩具竟也不敌这片花生,爬来爬去,最终还是要在这里驻足。
时近中秋,阳光不再火热的让人避之不及,暖暖的照在身上,心里会觉得一阵满足。女儿坐在垫子上,自顾的玩着手上的花生,阳光就在她小小的背上晕开温暖,顺着督脉,这股温暖就化成额头上细细的晶莹。我看着她的样子心生怜爱,想要揽入怀中亲昵,又怕扰了她难得的专注,便只好在旁一边享受日光浴,一边目不转睛的看着她。.
或许是温暖萌生困意,或许是晚上起来哄孩子缺了酣眠,眼前这炫目的阳光惹的人哈欠连连。自从有了女儿,还没有抱着她回过老家,既是由于月份尚小,也是担心疫情,尽管可以视频聊天,但隔着屏幕依旧难解思乡之渴。
小时候,也是到了秋天,爷爷奶奶便会带着我一起去郊外,那时的市区还不大,骑上自行车只需半个小时,一片片的田地就展现在道路的两边。天高云淡、野花飘香,阵阵秋风直吹的人神清气爽,爷爷蹬车的速度愈发快了,没过多久,车子骑进一片田垄。坑洼的路面着实颠簸,我们索性推着车子前行,脚下的路都是农夫们踩出来的,稀疏的野草露出恣意表情,我兴奋地跑出老远,脚步带起尘土在身后扬起,路边的蒲公英也飘洒在半空中,直到路也看不到了,我们停了下来。拦住去路的是一片豆田,田边堆放着一簇簇大豆秸杆,显然已经被收割过了。爷爷支好车子,领着我走进田里,弯腰拾起一个豆荚,用手一拨,豆子就跳跃般的落在手心里,随后把豆子装进布袋,并将布袋交给我,叮嘱了几句后,转身就和和奶奶一起拣起豆子来。
我原以为拣豆子是件有趣的事情,实际体验却不像想象的一样。大多豆荚被太阳晒的爆开了口,豆子散落在地里的秸秆丛中,没法用手掌直接横扫,只得一粒一粒的将它们捏出来,吹去杂草和浮土后才能装进袋子。就这样弯着腰、低着头,每踱一步,都要细细的检查脚下这片区域是否还有遗漏,直到确认没有了,才再向前迈一步。比起拣豆子,捉蚂蚱显然更有趣,有“绿扁担",有“大花鞋",还有“小蹦豆”,它们藏在豆萁下面,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跳出来。拽一株狗尾草,把蚂蚱的头一按,从脖子上面的空隙一串,就哪也跑不了,刚好可以带回家喂鸡。渴了就吃个大鸭梨,饿了就吃几片早起爷爷煎的鸡蛋馒头片,稍稍歇一会,就又开始“工作”了。
时间总会在人专注的时候跑的飞快,身影被渐渐地拉长,爷爷他们也在远处唤我,我兴奋向他们飞奔而去,展示着我一天的成果。伴者天边的红霞,我们把装满豆子的布袋放在车筐里、挂在车把上,心满意足的回家了。晚上,爷爷煮了一大锅茴香豆,香气充满整个屋子,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尝一尝这豆子的滋味,一不留神,竟吃了一碗…此后,每年中秋前后,全家都会在一起,要么拣豆子、要么制作西红柿罐头、要么晒花生,总是一番劳作后,全家一起品尝简单、质朴的味道。
记得黄帝内经上讲: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什么是“容平"呢?我想“容”应是从容不迫、不紧不慢, “平”有心气平和的意思。经历了春夏辛勤、忘我劳作后,到了秋天就应该从容平和的等待收获,只有用心付出了,内心深处才会充满信心,不然春未播、夏未种,待到一秋风一起,满眼木叶萧瑟之中,剩下的只有悲寂寥了。古人造字的确意味深长,你看“宁"的繁体字“寧”怎么说?漂泊的“心”终于回到“家”了,器"皿"丰盛,摆满餐桌,人“丁”兴旺,欢歌笑语。心回来了、饭菜也好了、孩子们也齐了,全家人聚在一起,不用再心驰神往做什么,只是唠唠家常,聊聊过往,热气腾腾之中,俨然一副团圆的幸福场景,原来这秋日收获幸福、得到安宁的奥秘就在其中。
与很多游子一样,自己也在逐梦的旅程中,经历着长大、离家、求学、工作,品尝着一路走来的酸、辛、苦、甜,尽管在另一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娶妻生子,但却念念不忘心里的老家,因为在那里有爷爷身影、有难忘的味道、有阳光下的豆田……
太阳晒得阳台暖烘烘的,透过阳光,女儿正手握着花生朝我开心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