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人物形象
【内容提要】小说中的人物既是作者塑造的,也是时代的产物。读者是个性的,也是时代的。读者与作者对接的桥梁在于文本。对《红楼梦》人物林黛玉的褒贬历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笔者对这一人物的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跟着教科书认可她;跟着众人做所谓的理性认识一分为二地看待有褒有贬;整本书阅读细斟酌认可。深度挖掘,其实作者把有很多“缺点”的林黛玉做正面主人公,从叙事逻辑上看是合理的,从人物形象整体看是统一的,当然也符合整部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一)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了自己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一说法也体现了人在参禅过程中其认识的不断深化。阅读何尝不是如此。
早年读过《红楼梦》,按照传统的理解,认为林黛玉是一位体弱多病、聪明灵秀、小心谨慎、美丽多情的女子,应该是男主人公贾宝玉的良配,只是被封建大家族封建礼教迫害致死。长大后再读,因为是年岁的关系,社会时代的关系,笔者与很多人一样,推崇王熙凤的能干、薛宝钗的识大体顾大局贤惠温婉,认为她们符合常态社会大家庭选择内当家的标准,对作为女主角的体弱多病、时常耍小性子的林黛玉,多少有点否定。中年再读《红楼梦》,对林黛玉这个形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对作者的用意也参到几分。林黛玉是来自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那一棵绛珠仙草,是被安排到人间“渡劫”来的真性情的一朵白海棠,一朵骄傲无助的菊花,一抹身不由己的柳絮。
《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为曹雪芹,而前八十回贾府的衰败只是露出一些端倪:王熙凤生病强撑着管理宁国府的庶务,大观园丫鬟与外面的人有来往,管理混乱,贾琏偷纳尤二姐被凤姐知道后设计逼死尤二姐……贾府真正的墙倒屋塌还没有开始。作者到底想把主线上的人物设计成怎样的形象我们不能完全参透。加上后来高鹗写的后40回,普遍的认知是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个大家闺秀旗鼓相当,只不过薛宝钗更符合贾府的标准,更符合当时社会的标准。林黛玉的刻薄远没有薛宝钗的大度和善能得人心。依照开端部分的设计,“木石前盟”会受到“金玉良缘”的干扰,宝黛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黛玉这个悲剧形象的确是具有合理性的。她的形象特征符合环境要求,符合身份要求,符合小说情节发展要求,是作者用心塑造的能够体现作者诉求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
心理学上有一个“投射”的概念。投射是指将自己脑海中的东西,认为是别人的东西,并且用自己的“超我”,也就是道德对错的评判,去衡量对方。曹雪芹把自己的思想投射到这本小说中,必然有一个“自我”在里面。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的“自我”是谁毋庸置疑,是贾宝玉。那么他设定的另一半是谁?林黛玉。黛玉这个不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人物形象,不讨喜的“病秧子”作为贾宝玉对抗封建大家族和封建正统观念的有力帮手,有很多的缺点。塑造这样的“正面人物”,不符合大家的审美观。可能有的人会说,《哈姆雷特》身上大家也有缺点,比如犹豫不决造成的做事“延宕”,性格内向审慎等,但他最后的复仇完善了人物性格,最终可以归结到“正面”上去。但是林黛玉不能,她的形象特点中负面因素始终是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尖酸刻薄而自卑。从进贾府开始,这样的特点在不断强化。主角始终有明显的个性缺陷,你还得站在他/她这一边,在中外文学史上,这样的还是够特别的了。近日再读《红楼梦》力图从中找到答案。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为什么病态的尖酸刻薄生性多疑谨小慎微的林黛玉是作者设定的理想形象,我们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从林黛玉和相关人物的对比中来寻找答案。
(二)
首先看“金陵十二钗”中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停机德”指的是乐羊子之妻停杼断织以警醒丈夫拒绝外界诱惑坚持完成学业以求取功名的典故,根据后来情结的发展,这正符合薛宝钗性格特点,是她能做出来的事情。“咏絮才”说的是林黛玉的才情。后二句很直接地写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和薛宝钗最后结局的清冷。(原著下面的注释)总的来说就是,薛宝钗是贤能的,结局不怎么好;林黛玉很有才华,贾宝玉非常牵挂她。
林黛玉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文方面。她自小读书识字,被父母“假充养子之意”,进贾府时被问读过什么书,她回答读过“四书”。而她的才华,集中表现在第十七、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大观园新落成,贾政带着一干人等和贾宝玉验收工程,同时给各处题写匾额对联,对宝玉的才华表面上非常不认可,暗地里却把他的主张都落实了。等到元宵节的夜晚元妃省亲,知道多出匾额对联都是宝玉所题,非常高兴。她定下园名即大观园和其余几处匾额名称,先题写了一首绝句,然后让其余姊妹为各处匾额题诗,宝玉给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和浣葛山庄“各赋五律一首”。结果在众姊妹中,宝钗和黛玉的诗受到元妃的赞许,黛玉还帮宝玉为浣葛山庄写了一首五律。在宝玉交上去的四首当中,黛玉代写的这首“杏帘”为“前三首之冠”,并因此将原来的“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这一段斗诗,充分显示出林黛玉的卓越才华。(“稻香村”这个名字也是先前在宝玉陪同贾政验收工程时想到且被贾政否定了的,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宝玉、黛玉和元妃是意见相同的)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林黛玉因感怀自伤,发自肺腑的一首《葬花吟》,不仅自己低吟哽咽沉浸悲哀伤痛之中,也引得宝玉由花及人,由这个到那个,联想成一片,悲伤无法解释,痛哭在山坡上。这一首充分显示黛玉才华(当然那时她并不如上次元妃省亲时着意要展示才华,而是有感而发的真心话)的诗作,成了宝黛二人冰释前嫌、感情更进一步的纽带,也成为后世人心目中《红楼梦》影视作品的主题曲。
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大观园众女子结成海棠诗社,第一次题白海棠诗句,薛宝钗题诗为: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林黛玉题诗为: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众人都认为黛玉的诗为上,李纨的评价是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探春评黛玉为第二,宝钗为第一。宝玉认为“蘅潇二首还要斟酌”。哪怕是第二,也能证明黛玉的才华。到螃蟹宴上题咏菊花,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被评为前三,李纨的评价是“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更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这次诗会,题咏菊花的诗多,作诗人也多,黛玉的三首诗全部排在前面,足见其才华不凡。到了第七十回,尤二姐枉死,贾琏艰难安葬,王熙凤称病,李纨探春料理家务,春天悄悄来临,林黛玉一首《桃花行》引得众人称赞,激起大家的兴致,于是重建诗社。因为是春天了,就改了先前的海棠诗社为桃花诗社。虽然中间有贾政要考教宝玉功课未果的插曲,众人也做了几首咏柳絮的好诗。黛玉的“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尓去,忍淹留”与宝钗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表现得伤感无助,一个野心勃勃,各有特色,也是黛玉有才华的证明。
除了自己展示出的创作才华之外,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学诗,讲起写诗承转合的一般方法,也提倡“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灵活应对之法,强调立意,“若意趣真了”“不以词害意”,还指导香菱先要读好王维、杜甫和李白的诗,以这三个人的诗作底子,然后再看陶渊明等人的诗作。对香菱学做的写月亮的诗一改再改,耐心辅导,最终在很短的几天,也指导香菱写出了被众人称道的“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的佳作。自己会写,也能教资质差的人写作,这不也证明了她的才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