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当人们开始区别大小,平等也就不复存在;当平等不复存在,对平等的追求便不会消失。我对这条观念的笃信在看过《国王的演讲》之后弥加坚固。
且不论诸如乞讨的丐人、堕落的稗人、或是看破红尘的僧人,即略过那些放弃对包括平等在内的诸多事物进行追求的一些人,剩下的我们所有人,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经营者和推动者。但即使给所有人都冠上如此巨大的名衔,也不妨碍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不平等。其实这只是十分平常的一件事。
谁会想到乔治六世竟是个结巴?大英帝国的人们将他们的君王皇室推崇到不平等的最顶端,但王冠下巨大的责任力却又将作为君王的乔治六世重重地摔到不平等的最低处。人民渴望王为其发声,而博迪却是个结巴。
所以平等还是不平等?其实无论如何疾病确是平等的,不分人类自诩的贵贱,一视同仁,堪比上帝。
抛开我们的评判,单就作为乔治六世的博迪本身而言,患上结巴对他来说绝对是不幸运不平等的。所以在看到一代君王站在唐宁街十号某间屋子的地板上挥舞着绅士雨伞操着一口结巴英语破口大骂的时候,我没有一丝的诧异和不理解。反而,我很同情也真诚地为这位英格兰绅士着急。
简单了说,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解决偏科还会咬咬牙发发怒,运动员同样会为了难以克服的短板而怒吼一声,最最平凡普通的人尚且会为了自己的口吃结巴而碎一两个碗钵,更何况那样时代里的那样一个万人之上的乔治六世。我们每一个人,但凡是看不惯甚至憎恨自己的缺陷的,都多多少少地有过表达焦急愤怒的出格行为,在这一方面,身为乔治六世的博迪可谓是典范。
《国王的演讲》可谓客观而真实,科林·费斯的表演更是出彩和到位。他所表现的乔治六世大概是在那个时代个人为了平等而奔波努力的最最最生动的典范。所以奥斯卡也为其倾倒。这是科林·费斯的优秀,更是乔治六世的魅力。
然而如果仅仅是个人层面的表现,那么影片还绝不够成为绝唱。
直到丘吉尔的出场,我才着实为之一震。原来,影片背后的时代还有着巨大的隐影。
二战带给中国的是巨大的伤痛,硝烟带给世界的也同样相同。
希特勒是这样一个人。其怀着深刻的民族危机感以及对所谓低劣民族的厌恶与憎恨。失意和贫穷带给他的悲痛和愤怒把他推向了恐怖的极端,也把人的不平等、民族的不平等以及社会的不平等推向极端。他发动战争,他屠戮犹太人,他鄙视任何自诩的低劣与无用,他滥杀无辜自以为是恐怖至极。希特勒打破了欧洲人绅士的一面,他巨炮的火渣烧坏欧洲绅士的雨伞,破坏美好。
但大不列颠的雾仍然浓而弥漫。
语言障碍治疗师——莱昂纳尔·罗格就住在这大雾中的唐宁街十号。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上着浓雾的早晨博迪的夫人被领车人引领到唐宁街十号罗格住处的场景。在那个极度祸乱的时代,谁人不是在迷茫中追寻和探索。作为中国人自然感触深刻。
二战在即,谁又能坐以待毙或者委曲求全?所以乔治六世的战争宣言才震撼人心,所以丘吉尔的名字才教人为之一颤。
当魔鬼来临,个人的苦难转而上升成全人类的苦难,那么反抗之战才愈加壮烈。我想,二战时的大英帝国大概是全人类为了平等而奋斗牺牲的最最最震撼的典范。
道高一丈才能伏住尺魔。当联想到强硬的丘吉尔毫不动摇地推动举国奋战,当想象着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俄国人、法国人、英国人等等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抛掉一切撸起袖子准备同纳粹魔鬼和这压抑着全人类的不平等这全人类所面临的苦难大干一场的时候,我似乎模糊地看到乔治六世从浓雾中款款走来的模样。他一身燕尾服装扮手里握着绅士的雨伞,我似乎看到他坚定着眼神,向我颂出那一篇激昂澎湃的抗战宣言。
每当我们与不平等做抵抗努力追求平等的时候,我们大概要抛掉所有的绅士负担,是愤怒的就撕烂衣服表达着愤怒,是不服的就握起拳头大喊出不服。只有我们坚强地全力地抵抗,只有我们抱起不绅士枪支,才能换来明天的绅士雨伞。
我们,生来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