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危言耸听的标题,但是,确实是存在这样的事情,只是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注意到,被自己纵容的很多事情,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我先来举一些例子:
----“中国式”的过马路,相信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只要有一个人红灯的时候跑了过去,后面一定会跟上其它人,而且,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第一个,你常常了不好意思迈出第一步。
----在学校,如果一个人总是老师说这不好,那缺点,他会很快变成全班同学的嘲笑对象。总被表扬的那个同学,别的同学自然会以他为中心。
----在公司,如果一个人自己总是说自己无法完成这个,无法完成那个,慢慢的,会有更多的人感觉他一无事处,当然晋升和加薪基本可以告别啦。
---一个无人管理的楼道,一个小广告的出现,没有人管,很快就会发现,被贴满了小广告,并且,是肆无忌惮的。而在很多管理严格的地方,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你面对客户开始你的产品介绍的时候,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我今天准备的不是很充分,那么其实接下来的所有内容,客户都不会引起兴趣了。
----如果一位女生对于不负责任离开的男朋友表现出不在意,无所谓,那么之后的男友,也不会对她负起责任,会周而复始。
----家庭中,如果一方总是说自己很倒霉,什么也做不好,另一方也会这样认为,而更多的家人也会把这个人视为家里最倒霉,最没用的人。
----曾经,有位画家,他把他心目中认为最美的女人画了出来,他赋予她最美的五官,最美的脸蛋,他认为这个美人是无可挑剔的。他把这幅画挂到大街上,并在旁边写了一句话,“请把你认为最不好的地方圈出来”。他原以为没人可以找出来,没想到晚上拿回来的时候发现画上都是圈圈,他非常沮丧,失落。后来有位老者告诉他,你可以换个方式,把画挂到街上,并且写上这样一句话:在你认为最美的地方画上圈,结果,那天晚上,拿回来的时候,整幅画也是画满圈圈。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期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从这个试验,引出来后来威尔逊和凯琳两位学者提出的一个理论“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这个理论,更多的被用在政府、宏观经济、组织行为、犯罪学、道德规范等等范畴。但是,对于我们的个人生活,其实非常有借鉴作用。
一个不轻易讲自己缺点的人才适合生存。别人给出的善意指点我们可以去接受、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免,但是,如果你自己轻易的总是对别人说出自己的缺点、不足、不成功、不得志,那么其它人会很自然的用这种角度和眼光去挑出你更多的不足,进而在别人眼中形成一个遍布缺点的形象。不要轻易打开自己的破窗户,对自己要有信心。一个有信心的人才有气质,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也有底限和原则。有的时候,不是你自己说,而是你的一些表现让别人看起来不好,次数多了,一下不改,也会带来相同的效应。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极力克服这些问题,并且,不要轻易的去打破第一扇窗户。
首先,是自我约束,尽量做到好,在与人交流、交往、合作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事无具细,对大小事情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和态度,不能上班一个样儿下班一个样儿,人前一个样儿,人后一个样儿,这次要坚持,下次就要放弃。这样,很从,你的更多坏形象会被对方记住,更有甚者,经过传播,可能更多的人通过这个人,会对你的看法更加糟糕。
其次,就是要时刻有敏感性,可以即时的发现你的“第一扇破窗”,如果能够即时的补救,即时的修复,那么这个效应也就不会被扩大和蔓延。比如,你男朋友第一次和你约会无理由迟到,而你没有强调这个事的严重性,那么你的第一扇破窗也就打开了,你会发现,有第二次,后面会形成更多次。在公司开会,有一个人迟到,领导并没有指出批评,这个“第一扇破窗”就打开了,会面会不自觉的有人想尝试下是不是迟到了不会有问题,如果再没说,接下来,公司的会议,一定会全部都是各种迟到。
再次,要提醒大家,慎重交友,如果你身边的一个朋友各种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而且,和你没有一点尊重,当其它朋友见到后,很快也会放低对我的重视和尊重,你会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的慢慢对你变了样儿。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对“第一扇破窗”完全没有意识、认知更不用说防范和修复啦。就好比电影里常出现的场景,一个人与魔鬼做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像签订了契约,之后无法逃脱,甚至引来了整个恶魔世界。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去作第N次打破窗户的人!我们还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或是对公众。即使是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甚至无力去改变环境时,我们还可以努力,至少,不去做落井下石的那么一种人。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自己或者周围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样对自己也适用。
【作者原创简书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